第一百零三章 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2 / 2)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对于兵力不多的赵星星来说,那就是一件很麻烦和头痛的事情了。
“看来要做抗战英雄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啊!”想着,想着,赵星星突然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道。
随后,他又再次一言不发地继续思考起来了。
而此时此刻的上海抗日后援的所有成员500多个行业集体,2000多人,正在聚集在一起商量捐款救国抗日一事。
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
“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使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上海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引领下,迅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约180个各界救亡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热情之高,前所罕见。在如此众多的救亡团体中,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就是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
为了将上海各种抗日救亡力量团结起来,并纳入政府的统筹管理之下,经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授意,在上海市地方协会、市商会、市总工会、市妇女会、市教育会、市农会、银行公会等团体的联合倡议下,1937年7月22日,上海各行业公会、各区市民会、各国货团体、各同乡会以及机关学校等500多个团体组织召开大会,宣告成立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该会以“本中央既定方针作抗敌后援,共谋完整国土、复兴民族”为宗旨,成员包括几乎囊括了上海各界的知名人士,如虞洽卿、王晓籁、穆藕初、刘湛恩、颜福庆、潘序伦、陈光甫等。
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分设执行和监察两个委员会,负责管理该会的正常运作,其中有执行委员121人,监察委员25人,在执行委员中又选出王晓籁、杜月笙、钱新之、潘公展、张寿镛、童行白、黄任之、柯干臣、陆京士等9人组成主席团,并以陶百川为秘书长,主持该会的日常事务。
为积极支援抗战,具体落实各项后援工作,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先后设立了供应委员会(办理军需供应及军队慰劳,后更名慰劳委员会)、救济委员会(办理难民救济事项)、防护委员会(负责防空、防火、防毒及交通、灯火管制)、交通委员会(组织战时交通运输)、粮食委员会(为兵民筹集调配粮食,后改称为民食调节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协助军队解决战时工程问题)、宣传委员会(负责向国际国内开展抗日宣传)、设计委员会(专门研究战时各种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组织委员会(办理抗日救亡团体的登记、指导及训练事宜)。
这些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充分体现出各界抗敌后援会的广泛参与性,许多社会贤达包括不少***员和进步人士都被吸纳到上述机构从事专业工作,如设计委员会就由沈钧儒、郭沫若任正、副主任,救国会“七君子”中的邹韬奋、王造时、章乃器、史良、沙千里、李公仆及共x党员钱俊瑞、胡愈之等出任委员。
可以说,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机构庞大,任务繁杂,在相当程度上辅助甚至执行了某些政府职能,成为一个战时体制下带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色彩的临时权力机构,并被法定为全市抗日救亡团体的“最高组织”。
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成立后,领导和协调上海各个社会组织和救亡团体,开展了大量的抗日后援工作,尤其是“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该会更是在配合和支援前线作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而这一天的举会,则是由王晓籁,和杜月笙进行组织的。
而他们的聚会是安排在杜月笙的一间私人别墅里面,而且还有很多青帮中人,进行严密保护,以及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