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 朝局变迁(上)(2 / 2)
大明的税收是个什么德行马士英再清楚不过了。坐拥两江富庶之他,去年一年总共才收上来四万两。扣去官楚的开支,给军队的钱粮,不但没剩下,反倒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生怕那鼻子兵痞起兵造反,不得已之下,朝廷不得不拿着国库里头积存的各色稀有货物折算成傣禄放给大小官吏。
那些颇有家资的也就罢了,没家世背景的小官小吏叫苦连天,喝粥日,袍子坏了都没银子买新的,只得缝缝补补地穿在身上堂堂大明的官吏,穿着带补丁的官服这叫人情何以堪?
这税法的确到了不变不行的时候了。可问题是,让那些个大户掏银子,人家乐意么?
深吸口气,皱着眉头坐下,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马士英继续思索着。大明需要变法,再沿袭祖宗之法,只会亡国!不经意间,马士英从书案上翻出了那份投名状,继而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从没想到,这么好的证据,居然成了交易的筹码。
真真是…可惜啊!
长江之上,一叶轻舟顺风逆流而上。舟船之,一身青衫的史可法卓然而立,一手负在身后,一手横在胸前,昂着头,看着远处已经现出轮廓的南京城沉思不语。
身后一人突然开口,打断了史可法的沉思:“阁部,此番入京,正当大展宏图。我东林上下,唯阁部下马是瞻。”说话的是淮扬总督卫胤文。此人是万历年间的进士,东林出身。
史可法苦笑,继而慨叹:“前路多艰险,吾当上下而求索”话语当中,充满了深深的忧虑。
卫胤文轻笑,指了指史可法:“阁部过谦了。前有镇守扬州之功,后有举荐贤才之能某料定此番孙督重返朝堂,至不济也是一部主官。说不准便是外放总督一地如此,内有阁部,外有孙督,我大明大有可为啊。”
“没那么简单。”史可法的书生意气,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有了些许的转变。他本就不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晓得权衡轻重厉害。
东林诸公,贪桩枉法的还少么?可他史可法为了夙愿,还是睁只眼闭只眼,权当做看不见。只是与东林混在一起,借势而起。
大明的问题与其说是大明的症结,倒不如说是东林士大夫的症结!到了今天,史可法已经看得清清楚楚。
在这个时期,东林党便是乡绅、士大夫的利益代言人。通过东林党的喉舌,乡绅、士大夫们为自己谋求利益。
想当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好不好?可等张居正死了,还不是被矫正过来?就连死去多年的张居正都被开棺戳尸可想而知当初张居正是多么的不得人心。确切的讲,是多么遭士大夫们的忌恨!
而如今大明的问题,比之当日还要难上倍。
税赋全无,负担全加在平头姓身上。
土地兼并严重,姓无地可耕,乡绅、士大夫空谈误国便是赢了这一场又如何?
大明若再不做出改变,便是没有满清,也得亡国!
“晋卿……家中田产几何啊?”
史可法突然的问,让卫胤文愣了愣,继而笑道:“薄有家资罢了……………,水田三顷,旱田不足二。”
“哦”史可法点了点头:“那不知献田又是多少啊?”
“这……”卫胤文有些挂不住脸了。
老姓为了逃避税收,干脆带着田地举家投奔不用缴税的士大夫,这早就不是什么秘闻了。只是这事儿在朝堂上谁也不敢张嘴说出来话说站在朝堂上的诸公,哪家没有献田?这话一出口,岂不是得罪了所有人?也就海瑞那个愣头青什么话都敢说。
见卫胤文不答,史可法苦笑不语。
好半晌,史可法目视着滚滚长江道:“晋卿依你之见,这大明……………,还能维持多久?”
“阁部何出此言?”卫胤文有些恼怒地道:“正逢新胜,举国振奋。如此之际,正是阁部大展拳脚之时。只要肃清奸佞”
“奸佞?哈!”史可法笑了起来。他知道卫胤文口中的奸佞是谁…可就是这个奸佞,豁出去一张老脸,求得了澳洲军来援:也是这个奸佞,力排众议组建了一直靡费银再的武毅军。事实证明,若非澳洲援军与武毅军的死战,大明早就完蛋了。奸佞?这哪是什么奸佞!
简直就是另一个郭子仪!
笑罢了,史可法陡然肃容:“晋卿我大明也到了不得不变法之际了。”扭过头,史可法认真地看着卫胤文:“不变,则亡国!
变…则亡东林。晋卿,你说该亡东林呢,还是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