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调查物价(2 / 2)
“做什么以后再说,你们要做的就是为师说的,不能跟为师讲价钱哦?调查物价这件事慧空不是已经做过了吗?只是这一次不是把粮食放在最主要的地方,而是日常生活中能够用到的,衣食住行都包括在内。这件事慧空还稍稍明白一点,云夫人和田侍卫可能就是满脑子混沌了。其实没那么复杂,不过不要紧,‘棉布多少钱一尺啊?盐是多少钱一斤啊?’师父是出家人,不涉尘世间的具体事物,就是打个比喻。你们对各种物价都要了解清楚,记录下来。先不要问为什么,就是做,越详细越好。”
“先调查物价。”
都以为田亮沉闷,表达能力可能很差,其实田亮不是羞口张不开嘴,是他在大山里修炼的时候,除了他的道家师父,没人跟他说话。所以,问价的事根本就没有畏缩不前,王爷一个眼神他就开问:
“没有啊,我才不干那种事呢。”
鱼儿说:“我们也帮主子问过。可是相公,问了价记下来做什么呢?”
王爷暗笑:“她还没工夫?一抬手我脖子上就少了三条肉。”当然这话不能当众说,说了云儿会很美面子。
“你们不是也要做买卖吧?”那人的态度好多了。
云儿的反应就是快,马上第一个爬上跟在后面府上的马车,在车上摆个大字:“累死了!”
“我不当官,也不在衙门里公干。”
“这个……”
鱼儿和水儿就是两个跟班的,不过她俩有的时候也主动打听,然后记下来。
田亮和鱼儿成亲好几年连孩子都有了,但是俩人之间还很拘谨,一起走也不说话,好像陌生人。云儿和王爷就不同了,很能找到说话的契机。云儿的注意力非常分散,什么都想看看,吹糖人的摊子也要站一会,问个价。但是她根本没想买,一想那个糖人是人的嘴吹出来的,再吃到另一个人的嘴里,就想呲牙咧嘴了。
田亮在车外说:“我是第一次听人说我有口才,王爷带咱们出来问价,能让王爷问吗?你们都是女的,还不是必须我和纳兰来问?”
“不是你们力所能及的,而是力所不及的。就是你们根本没有接触过的、没有做过,但是通过学习一定能做好的事。你们的办法就是学,在不会中学会。不是有句俗话叫做‘学而知之’吗?先不要怕了困难,没有人一出生就什么都会的,都是学来的。”
王爷三人面面相觑,完全没有明白师父在说什么,但是师父说的就必须照办:“您说吧,只要我们力所能及的,弟子二话没有。”王爷说很干脆。
“放心就是,云儿是本王的女人,能让她丢了?”
王爷发话:“打道回府!”
“这位先生,你们挨家挨户地问价,到底什么意思啊?”终于有人沉不住气了,向王爷发难,“你们是哪个衙门里的大爷?打听这些做什么?光是打听也不买……”
王爷笑了:“你看我们这几个人是做买卖的材料吗?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份才能的。”
“有人规定不买的东西就不能问价吗?”
“你怕什么呢?短斤少两了还是蒙人缩水了?”
问了米面再问油、蛋、盐、酱、蔬菜、水果、调料、丝绸、棉布等等。不问不知道,问了吓一跳。王爷这才知道自己和平民百姓之间的距离。
“你们一定要一起行动,别拆帮。”
王爷摇头。心说,这位的眼神也不怎么样。
问过才知道,大清的帛一尺十八文钱(帛是丝织品的总称);绢六十文一尺(绢类的织物为平纹组织,质地轻薄,坚韧挺括平整,常见的有天香绢、筛绢等。天香绢可以做妇女的服装、童装等,容易起毛,不宜多洗);杭绫一百文一尺(绫是斜纹地上起斜纹花的中国传统丝织物,是在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光滑柔软、质地轻薄,用于书画装裱、衬衣、睡衣的制作。绫类丝绸按原料分有纯蚕丝丝织品、合纤织品和交织品。常见的有花素绫、广绫、交织绫、棉绫等)。顺治时代的丝绸每尺五十文到一百文,每匹五两到十两。纺织品的幅面一般都很窄,大约在六十厘米左右,也就是一尺八寸,一身长袍要二十一尺,按最便宜的价格每尺十八文算,不算手工,布料就需要三百七十八文钱。棉布每尺十五到十七文,棉花每斤五十到八十文。如果一个人一年两身衣服就得一两银子。
“不知道,我总觉得好像事情不简单。师父怎么会让王爷调查物价呢?
一行五人见什么问什么,把卖货的还吓够呛。以为自己的价格不对了。
“弟子明白了。”
另一辆车是田亮赶车,纳兰跟他并排坐在车辕上,鱼儿水儿在车里面。她们很少这样出来放松,累了一天还很兴奋。水儿说:“鱼儿姐姐你看见那个小摊上的香囊了吗?还没到四月就准备端午节的香囊了。特别好看!哎,你家田大哥平时不爱说话,真不知道他口才还不错呢。”
“弟子记住了。是不是所有街上卖的东西的价格都有用呢?”
“师父说得太对了。请问师父,我们要做什么呢?”
在云儿的身体彻底恢复之后不久,甘霖师父来了。说有件事情要王爷和云儿,还有田侍卫办理。师父说的就是大事了,王爷说:“师父请讲,您吩咐的事情,弟子一定全力以赴。”
“那您一定是南边来的,带着儿子、闺女来京城观光的。”
上次调查物价拿的那个笔还是赵永发明的炭笔,比较原始也比较粗糙。王爷责成田亮按照赵永的路数做出来精致一点的炭笔,责成鱼儿水儿用宣纸托表出稍稍厚一点宣纸,裁齐了订成本子。这样用着就方便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