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江左一地可观天(2 / 2)
陶侃得知这个消息后,忧心更甚,这个出身寒门,一生谨小慎微的老人,就算在被迫卸甲归田,手无寸兵的情况下,都不觉得艰难。但今日,却忽然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一个迷局,本来是置身事外,想要坐收渔利的他,竟然已经变成了别人的猎物。
陶侃却不知道,自己这种感受和多日以前,王敦的那种失落何其相似。
而引发这一切的,却都是来自北地的那个寒门子——王烈。
不说陶侃这边忧心忡忡,王烈这种示好的举动,却让王敦和琅琊王睿放下心来,就连江左的百姓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毕竟如果双方这样对持下去,进而开战的话,最后倒霉的只能是百姓。
早在京口之战结束后的数日,随着来往的商旅。战斗的情节就已经绘声绘色的在建康城的街市酒坊里传扬开来。
虽然大多数百姓不曾亲眼看见战局,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发挥充分的想象,来描绘、夸大整个战斗。
尤其是王烈战后杀海贼,血染江水的事情更是让很多百姓深感恐慌。
所以。一旦和平的消息传来,最高兴的无疑是这些提心吊胆的百姓。
而促成了这次平稳过渡的重要人物,丞相府司马王导也被人倍加赞赏,甚至有人说他将江左从危机中解救出,是黎民百姓的救星。
王导本就在江左百姓和官吏中名望极佳,经此一事声望更胜。
而王敦也越来越信任自己这个兄弟,别人不知道详情,看王导和王敦两人依旧一副若即若离的模样,但王敦自己知道,若不是王导帮他。他还一直被蒙在谷里。不知道自己差点中了别人算计。
不过。既然知道是陶侃在幕后搞鬼,王敦让然不会放过他,命沈充秘密带兵。严查荆湘两地来往江左的商队、行旅,然后苛以重税,想要先从经济上击垮陶侃。
同时,以大将军的身份,命陶侃三月内带兵出征巴蜀,征剿成国李雄。
~~~~~~~~
不提王敦紧锣密鼓的对付陶侃,那边王烈已经收到来自荆湘两地的密报,只说令狐艾和费辰已经带人将王真救出,目前正寻杜弢家眷而去。
有了这张底牌的王烈,心下大定。只要能将杜弢控制住,那么那个幕后黑手究竟是谁,将不日就可揭晓。
但按照约定,王烈再过三日就要前往建康,正式拜会司马睿与王敦,王烈自然是信心十足,但他的手下却多有担心。
尤其是苏良和冉瞻等人,坚决反对王烈犯险,就连谢鲲也建议由自己先代替王烈赶赴建康,确定司马睿和王敦真无贰心后再赶赴不迟。
王烈看众人如此关心,却咧嘴笑道:“这种事情避是避不过的,尤其是王敦哪里,我既然投之以桃,他现在正忙着挖内奸呢,哪里还有心思来算计我,除非他有信心一起对付内奸和我,还有琅琊王的三重打击。”
谢鲲闻言,继续道:“将军,你可知你这一来江左就得罪了多少人?琅琊王和王处仲也许碍于面子不会亲自出手,但暗中想要害你的人怕不在少数。”
王烈剑眉一挑,不屑道:“一群宵小,我手下狂澜健儿足矣对付他们,再说不还有幼舆公您照看么?”
谢鲲闻言,苦笑一声,原来王烈早就把注意打在自己头上,想用自己的人脉来替他疏通调停呢。
想到这里也就不再相劝王烈。
又过了三日,王烈只带一军一千五百人马,在谢鲲、谢艾、冉瞻和荆展的陪同下前往建康,却将苏良留在京口,以做后援。
大晋建兴四年初秋,乘着微凉的东北风,王烈一行离开京口,逆水而上,不出一日,王烈他们所乘十艘快船如约抵达了建康城外的码头。
之所以选择乘船,就是为了避免沿路狂澜军骑兵奔驰,给人造成一种大军过境的飞扬跋扈和紧张感。
要知道,这些狂澜飞骑哪一个不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好汉,只要一上路,那种肃杀之气就难以掩盖,尤其是在民风羸弱,人口相对稠密的江左,这样一只骑兵穿州过郡,一个不好就容易和当地人产生摩擦。
王烈心思缜密,在这种小节上自不肯给人落下口实。
得知王烈前来的消息,王敦、司马睿、王导等江左权贵悉数到场迎接,算是给足了王烈面子。
他们之前也大都听人描述过王烈如何如何嚣张、粗暴,更看过密探传递来的王烈的肖像,但他们更期望能亲眼看一看这个初始不过是一个小卒,如今却成为统帅一方的刺史的模样,是敌是友,或者说暂时的联盟中,王烈究竟会如何表现,总要相见了解了才能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