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深入调查(1 / 2)
河东村企业,现在可是县里的台柱子,属于带队的龙头企业,全县的经济发展还指望着他们,一旦倒下,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县领导也很紧张,生怕他们真的被调查出问题来。这时候的地方保护主义就发挥了作用,在各种明示暗示下,很多人都开始向他们通风报信,提醒他们如果有问题,赶紧擦屁股。
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得到消息的唐伟东和李玉英,反而没有那些人那么紧张,开始出售国库券之前,他们就已经做好了应对这种事情的预案和心理准备。
如果仅仅是调查经济问题,不上纲上线的针对企业属性做文章,他们一点都不怕。
在企业成立之初,唐伟东要求的就是不能少了财政一分钱,胆小无大错,他欠谁的钱也不敢欠国家的。欠私人的钱,顶多算老赖,欠国家的钱,那就是劳改了,一字之差,三辈子就毁了。唐伟东才不做这种傻事呢!
河东村企业的账目非常清晰,没有拖欠、少缴、偷逃一分钱的税和费,这一点,任谁来查,他们都不怕。
国库券的事,他们心里也有底,哪个经销商用国库券换了多少货,账目上显示的是一清二楚。当初跟经销商说的就是,如果资金紧张,可以用由国家发行、背书和认可的有价证券来抵账,冲抵货款。
谁也不能说这样做不对吧?谁敢说国家发行的债券不具备这个价值?有胆你就站出来公开说一句!
接到消息后,河东村这边除了稍微统一了一点口径之外,其他一切如常,甚至下面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调查组的这个事。当调查组找到一些相关人员的时候,很多人还一脸懵逼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调查组雷厉风行,在县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首先固定了几家企业的账目,然后开始分别找相关人员单独谈话。
注意,这里不是查封账目,用的是词是比较中性的临时固定。意思就是先查,查出问题来再查封,然后司法机关介入。如果查不出来,那就仅仅是调查的过程而已,不会干扰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和账务往来。
这么做,其实是在县领导的强烈要求下,做出的折中性决定。
县领导很认真、很严肃、很坚决的跟调查组说了一下河东村企业的规模,和对县里经济的重要性。如果一旦造成误会引起动荡,县里会非常被动,调查组考虑过后,也充分尊重了当地干部的意见,才有了“临时固定账目”这个词的出现。
调查深入展开之后,被挨个拎出来单独谈话的相关人员都回答,基本都大同小异。都不用上什么手段和技巧,一个个有问必答,但得到的结果却让调查组很失望。
不管是被约谈的个人,还是企业的账目,最后所有的证据都指向,这海量的国库券,确实都是经销商用来冲抵货款的。甚至连冲抵了多少数量货物的货款,货物的品类、去向,账目上都一清二楚。
这么高一个规格的调查组,兴师动众的前来,得到这么一个结果,不仅让很多人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