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臣篇(2 / 2)
很好……大家可以回家庆祝新生活了干活交税!噢!等等!你们看到那些佛像了吗?那可是上好的重金属啊!国家正缺这东西!你们帮朕全部回炉重熔铜的可以做成钱铁的可以造兵器嘛!柴荣在955年5月下令毁佛。11月他便有了征战南唐的一切准备。佛教史有三武一宗灭佛说。三武: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一宗便是后周世宗柴荣!太武帝拓跋焘是因风闻佛教徒要造反与起义军通谋。且当时佛教俨然已成淫教和尚多与王公女子通奸。所以太武帝起了杀心:长安城内和尚一律诛杀佛卷尽焚寺庙分于王公贵族!这是一次真正的灭佛。北周武帝是因当时寺庙太多与民与国争利。宇文邕下令寺庙尽归国家田地僧人们还俗为国家的佃户。北周一下发了大财以灭佛走向富强灭掉北齐统一北方。唐武宗李炎那次则是佛道宗教之争。而柴荣这次颇有向宇文邕前辈致敬之意。都是国家尚未统一寺院挤占人口劳力。柴荣也要借灭佛走向富强统一天下!
正式南征北战之前仍有件事不得不防。还是契丹游骑时不时的骚扰边民不得安宁。北方事不摆平南方事无法动手。怎么办?这时一叫张藏英的海归大孝子回国来给柴荣献计献策了。当年张大孝子全族为一叫孙居道的强盗所杀。n年后张藏英在幽州碰到了大仇人。搜出佩刀上前报仇却被姓孙的负伤而逃。张藏英则被幽州节度使赵德钧赏识成了他手下的牙将。不久张藏英听得孙居道隐居幽州关南便等在他门前等老孙一出来便上前杀人!设父母位鞭其肉刳以心以祭父母。这时已是后唐年间离当日家族被害已二十余年。世人皆称张藏英为报仇张孝子。等石敬塘卖16州给辽国耶律德光也听闻此人大名:来做我契丹的官吧!可老张心系祖国在郭威做皇帝第三年听闻中原大治竟率了七千余口牛马万计舟数百艘航海归周!柴荣此时宣久居幽州又在辽为官多年的张藏英入朝询以备边之策。
荣“契丹屡犯我境何以拒之”英“以长城拒之”荣黯然“长城已入敌手为之奈何”英“长城虽失尚有长河”柴荣眼前一亮两人异口同声“胡卢河”要拒契丹骑兵冲击必借天险!眼下16州已失剩下就只有横流深冀二州交界连绵数百里的胡卢河。若将其挖深掘宽足以限制胡马南牧!周显德2年(955)正月张藏英为沿边巡检招收都指挥使奔赴李晏口去为柴荣分忧北事。
张藏英抵达李晏口。叫了文书官去写招募启事。不一会文书呈上草稿:现有张藏英将军奉皇上旨意在此招募边防士兵若干。有武艺者可升为军校。张笑:我们是招士兵吗?文书疑惑:不是吗?张反问:眼下最紧要的是什么?文书道:募兵练军修垒拒辽兵啊。张摇头:非也。眼下最紧要的是趁胡卢河冬季干涸赶紧挖淤泥拓河道。文书明白了:要先招民工竣河道。那兵还招不招?张叫了声笨:民工修完河不就可转为士兵了嘛?文书又问:要是那些身强力壮的不愿来做苦工呢?张道:你把工钱按行情加三成。另写上河竣通后力壮者可保送禁军。
榜文贴出不到十日千余人聚于李晏口。却是连辽国也惊动了。这么多人聚集想干吗?莫非想侵犯我大辽?高牟翰叫了探子甲去查。探子甲回报:听说是竣河道修河堤呢。高牟翰明白了:连年水灾中原皇帝在治理呢。治好了收成上去了来年我们可抢得多一点。探子甲还说:另说力壮者可保送禁军。高牟翰仍不疑。前些日子中原皇帝招士告示都贴到辽境内了呢。过了些时日高觉得不放心又叫探子甲去看看河那边有什么新情况。这回探子甲一去两个月没回来。他鬼鬼祟祟来到胡卢河岸一看这里民工们正干得热火朝天呢!探子甲放心了没事。突然前面传来什么声音?探子甲拐过去一看。一队大汉赤着上身在操练呢。有兵!且还是精兵!有情况!探子甲刚要转身回去通知却被人叫住了:那谁在旁边看的说的就是你。在这干什么?探子甲灵机一动:我…我是出来打酱油的。那人正是张藏英:正好我这工地还缺劳力。看你身板不错在这干两天赚点钱好买酱油。探子甲腿软了被换了衣服成了民工甲。这下算打进敌人内部民工甲把情况摸清楚了:周朝那个将军召募了数千人分成两队。一队操练一队干活通河道一周为换。不过不知为什么我们的民工甲一直在工地上干着苦活没让他上岸也练练。民工甲想逃跑可经常有民工乙民工丙在身边照顾他让他脱不了身。知道手里握着重要情报却送不出的痛吗?民工甲彻夜难眠。
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胡卢河竣通工程初告成功。大赏众民不对是大赏众军!这帮修河民众已民转军成边防兵了。这一夜大家喝得大醉我们的民工甲终于借尿遁的机会逃了出去。一路连滚带爬回了故国。又变身探子甲了。见着高牟翰大哭:将军我两个月累惨了啊!高:还以为你被抓了呢。怎又回来了?探子甲报告:周将以修河为名召募士兵还要把河挖深拓宽不是修什么水利而是要阻我骑兵!高牟翰大惊:胡卢河一旦成了银河我还怎过去会我的织女妹妹啊?马上领兵袭敌!探子甲领路:敌营就在前面!高牟翰大叫:冲!给我干掉这伙民工!契丹骑兵冲到半路纷纷掉进张藏英早就挖好的深坑。同时河堤下突然涌出数千民兵!中埋伏了!高牟翰急令退兵。张藏英在后面喊:伙计你工钱还没领酱油没拿呢!可回到营内的探子甲被高牟翰以通敌罪砍了脑袋这辈子都吃不上酱油拌饭了。胡卢河阔两岸垒成。李晏口成了静安军。辽骑只能望河兴叹。边民稍得耕牧。柴荣也放下了心头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