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升官篇(1 / 2)
因狄青的坚持关于侬智高下落史书里的标准说法是他从合江逃到了大理国。此后就再没这人的任何官方消息他没再出现过…
那么怎样证明侬智高死了没有?那具穿金龙袍的尸体是否他本人?这都是永远没正解的谜。能证明的只有一件事就是狄青的忠实和真诚:我没抓到他也没法证明他死了那么我就绝不冒领军功!
两广捷报传来开封朝廷大喜。宰相庞籍荐狄青有功赏赐。而对本已是节度使、枢密副使、宣徽南院使的狄青仁宗皇帝要封狄青为枢密使或宰相但此时庞籍却出来力争不可。于是2月13日狄青的节度使前面加上了‘护国’二字。
4月3日狄青胜利班师还朝。仁宗皇帝再次在垂拱殿设宴百官出席作陪皇帝亲自把盏斟酒为狄大将军庆功。11日又在崇政殿观看狄青指挥蕃落骑兵重演归仁铺破敌场面与此同时皇帝又提出要为狄青议功。
议功自古以来只有两条:1升官。2赐钱。钱就不用说了那在宋朝太常见问题集中在官职上:如果升怎样升?这“副”字能否去掉?如去掉了狄青将打破大宋朝的一项纪录除开国第一名将曹彬外从没任何武将能得到军方第一把手、西府枢密使的职务!
现在狄青的议功由中书省的宰相们负责此时的中书省内有1位宰相:庞籍2位参知政事:刘沆、梁适。介绍梁适这是位仁宗朝的典型官员。
首先大宋建国93年官场上早就形成了人脉体系。走这条路在形式上没科考中举来得风光但走得更快更稳。就如梁适。他父亲是前翰林学士梁颢。父亲死得很早而梁适在很小时就把父亲遗作和他自己的文章一起呈交给当时的宋真宗。赵恒看了后说了句话“梁颢有子矣”就这一句话梁适当官了是秘书省的正字一小科员。
名不见经传扔进人堆里估计就找不着。但这就算有个台阶了梁适人生重要转折点在他升任枢密直学士、延州知州时。他请了个假说要回家乡为父亲修墓路过开封城时。他进去了。
像这样的人走进开封城后就有法见到皇帝。不说别的他父亲的当年同事们此时已遍布国家各主管部门随便找谁都能混进金銮宝殿。他见到皇帝了注意:史书里说他“自言前为朋党挤逐”也就说他自称是被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那批新政君子给赶走的…这很重要当时庆历新政刚夭折。皇帝提起“君子们”就头疼。突然出现一出身良好、外地实干、性情平易、连被排挤出朝廷都默默无言的中青年干部是多不容易啊!国家需要人才于是梁适被留下当上了…别惊讶。子继父业是翰林学士!
帝国最高文士头衔翰林学士竟被一未经科考、不是进士的人当上。说来这就是个丑闻了出身不对就算了。可这升官过程明显是个猫腻这让御史台人员非常愤怒没说的。大伙操家伙上把这位崭新出炉的“奸邪”打倒!
于是梁适就倒了他被赶出京城以侍读学士身份到澶州当知州后又转到秦州。可别怕这过程就是履历别管多丢脸他曾当过国家两制官员且是两制里居于上位的翰林学士。在中国所有朝代里履历都是个最正规名片永远比一个人的真实能力更让官场信服…
梁适很快就又回到京城了之后就当上了枢密副使。
这地位已经很高了超过了他父亲。但职位越高**越高升官会有个极限吗?应该有但现在还差了两步:1枢密使是副的;2这是西府枢密院不是东府中书省!
梁适于是再接再厉在枢密副使位置上做出了两件事:1张尧佐升官记就在言官和皇帝两边水深火热你死我活之际梁适说了句话“台谏论事职耳。尧佐恩实过恐非所以全之”前半句把台谏官安抚了下他们是很出格可都在职责范围内。后半句给皇帝也下了台阶您对张尧佐实在太好了小心过分恩宠会招灾惹事。两边都不得罪更巧妙地同时站在了两边。既是好臣子又是好同事(《宋史梁适传》里说张尧佐那2个头衔就是这样被去掉的。一句乖巧的话比包拯等人的冒死劝谏都有用)
2大契丹在耶律宗真领导下总会出现不断的花样李元昊死后他再次做起了超级大国之梦。具体表现是不贪钱了他图名。翻阅史书耶律宗真发现辽、契丹等名字都太乡土化不足以标榜他伟大帝国的国际地位。为此他给宋朝写了封信提议说我们都改名吧。荐于现状我叫北朝、你叫南朝简明扼要历史上还有前例这多好你们同意吗?
宋朝君臣们都有些犹豫。说实话大契丹疆域真的比南北朝时的北魏大多了且百多年基业更是非同小可自称北朝都有些歉虚了。关于这一点就是现代历史学家们都有以当时辽国为正朔、宋朝为旁枝的看法。可答应?这关乎到民心士气尤其汉本位的思考方式。孔圣人早教过我们“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无论怎样我们是优秀人种怎能和蛮人相提并论?
这时梁适说:宋朝之所以为宋是受命于天任何人无权更改。契丹也是一样就以当年南北朝为论也都各自有魏、宋、齐的国号怎能统一混称为“南北”两朝呢?
皇帝听了很高兴梁爱卿说得有理回信拒绝耶律小弟。同时梁适升官即日起到东府上班头衔是参知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