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范文程(2 / 2)
李景轻轻饮了口茶,放下茶杯,然后说道:“你且说说,皇太极是怎么知道我的。”
范文程冲李景拱了拱手道:“是这样,数月前,我家大汗在大同作战失利之后,派人仔细调查过大同的驻军……”
原来,皇太极在官屯堡之战惨败之后,仔细询问了逃回来的败军,得知设伏的明军部队竟有一万余人,再加上防御得胜堡的数千人,总数达到了两万之众。
当皇太极得知这支部队竟有这么多人,顿时坐立不安起来。
不过皇太极当时并未多想,仍然想通过军事手段解决这支部队,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孤军深入,绕路背袭的计划。
只是皇太极没想到他手下那帮玩意儿见不得好东西,在深入大同腹地之后,匪性发作,大肆抢劫,暴露了行藏,以致偷袭计划失败,五千精锐被明军包了饺子,一个没逃出去。
两战损失了近两万人,令皇太极心痛万分。
这时皇太极已知,靠军事手段肯定是解决不了这支明军部队了,唯有另想他途。
实际上皇太极能想到的办法也只有一个,就是想法子招降这支明军。确切地说是招降这支部队的将领,也就是曹文诏。
不过,曹文诏乃是大同总兵,招降的难度实在太大。
要知道,大同总兵乃是正一品,虽然武将的品级不大值钱,但是在大明也没多少人能达到这个级别。
另外,曹文诏还有一个加授的衔,就是那个正二品的太子少保衔,这个衔虽是虚衔,但是品级却是实打实的。文官可以看不起一品的总兵,看是却不敢看不起这个太子少保。
而且,曹文诏这个总兵手里可是绝对有实权的,想招降这个人,皇太极都不知道给什么价钱。(清人编撰明史,说皇太极行反间计,令崇祯上当,最后杀掉了袁崇焕,这个史料基本上可以断定为胡说八道。要知道袁崇焕乃是蓟辽督师,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而且是以文官任职,当时在整个大明都找不到第二个有他这么高级别的将领。皇太极别说是收买,就算把汗位给袁崇焕,袁崇焕都未必肯干。)
皇太极给不出价钱收买曹文诏,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能收买曹文诏的下属。
于是皇太极派出细作进入大同,多方打听之后,偶然得知,在大同驻守的这支部队居然并非大明的正规军,而是山西参将李景自己训练出来的,名字叫济世军。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皇太极大喜。
山西参将,这才屁大点一个小官儿?说句骂人的话,北京永定河里的王八,恐怕都没这号人多。
在皇太极想来,李景训练出这样的部队,明廷却只给了个山西参将的职务,心里不定多郁闷呢,搞不好都会怨恨朝廷。这时,如果对李景许以重金厚禄,李景必然率部来投。
皇太极终究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他肯本不知道训练济世军这样的军队需要花多少钱,他要是知道李景在济世军身上竟然花费了数百万两银子的话,打死他也不会拿钱去收买李景。
另外,这时后金的情报工作根本无法跟大明那些专业的情报人员相比,工作做得非常地不仔细。
这帮探子只探听出济世军是李景训练出来的,就回去向皇太极报信,竟然不知道打探一下为什么山西参将居然可以训练这么多人马,为什么山西参将的部属会划归大同总兵指挥。
不过这也难怪,明朝的军队编制本就有些混乱,再加上后金这帮人都是文盲,他们根本想不到山西参将只归山西总兵管辖,跟大同总兵没有任何关系。济世军到大同作战,是李景个人的行为。
当然他们更想不到,就连崇祯皇帝想调济世军打仗,都得跟李景好生商议商议。
错误的信息会令人产生错误的判断,皇太极就是这样。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皇太极马上召集中王公贝勒商议,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派人秘密潜入大同招降李景。当然,派谁去还得仔细商榷一番。
首先这个人不能是女真人,因为女真人在大明实在太吸引仇恨,一旦不小心露出行藏,就是被人乱刃分尸的下场。
当然也不能是蒙古人,蒙古人的相貌跟汉人虽然相差不大,不过蒙古人身上的羊膻味道实在太重,只要汉人的鼻子不瞎,一闻就能闻出来。
要知道,在汉人的眼中,蒙古人也不怎么受待见,看到蒙古人,必然不会好言相待。以蒙古人的性格,一旦受辱,必然拔刀相向,那样一来,事情就办不成了。
女真人不行,蒙古人也不行,剩下的只有汉人了。
但是对汉人女真人是不大相信的。在女真人的眼中,汉人都是贪财好色之徒,让他们带着珍宝女人去行贿,一旦半道跑了,找都没处找去。就在众人争议不下之时,皇太极想到了一个人选:范文程。皇太极对范文程还是非常了解的,他知道,如果说哪个汉人能让女真人相信,那只有范文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