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 第389章 十拿九稳

第389章 十拿九稳(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综漫之杯具的某僵尸 悬疑志 我的女王姐姐 叹生死 甜点少女的幻想乡之旅 红楼慧丫鬟 次元法典 大神修炼守则 幻想在韩国的日子 付君的后院(女尊)

每次交手他俩一言不合就开打往往黑白双方数块棋纠缠在一起相互厮杀直至尸骨累累不死不休。而在攻杀过程中他俩表现出的计算力都很强可见他们的棋力并不弱。

但是以林啸来自后世的眼光看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时代的围棋理念有着很大的欠缺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大局观太差。

经过观察他们最大的不足是能战即战不能战也要战几乎没有隐忍退让的习惯。

尤其是那个瞿大人虽年事已高棋风却极为刚猛貌似压根不管什么叫做“弃子取势”总之就是一子不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在林啸看来他俩在许多时候的搏命厮杀根本毫无必要盘中有许多的机会换做他来下完全可以稍作退让争抢先手。

这可是很重要的围棋谚语——“宁弃数子不失一先”啊!

盘中那么多大场不去抢却孜孜不倦地在某个局部纠缠不休这是什么意思?

每每看到这里林啸总是疑惑不解腹诽不已。

当然林啸也看到过他俩偶尔也有争先取势之举只不过很少只在极为明朗的时候才有此举。

这使林啸顿悟——不是郑成功他们不懂棋理他们其实也知道取势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时代的缺陷他们对于行棋效率的理解实在太落后了。

自学棋开始就建立起的“寸土必争”的理念使得他们很少愿意承受太大的退让即便在林啸看来这种退让与即将获得的巨大利益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而他林啸自己学棋的时代围棋理念基本是从日本反哺回国内再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发展而来的这个时代的围棋水平早已突飞猛进处处讲究行棋效率。

……

众所周知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之为“弈”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不仅有“尧造围棋教子丹朱”的传说更有“一局烂柯经数代人间隔岁未悠悠”的故事流传。

最终围棋不仅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文化技艺更成为了培养军人才能的重要工具。

东汉的马融在《围棋赋》中就将围棋视为小战场把下围棋当作用兵作战——“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陈聚士卒兮两敌相当。”

当时许多著名的军事家比如三国时的曹操、孙策、陆逊等都是疆场和棋枰两个战场上的佼佼者。

自唐代始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围棋逐渐越出国门向周边民族传播。

首先是朝鲜、越南等藩国后又由遣唐使传至了日本甚至在明初郑和下西洋时都曾看到围棋在占城、三佛齐(今印尼的一部分)等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的情况。

然而令人痛惜的是本来颇为兴旺的中国围棋发展却在十九世纪因鸦片战争戛然而止国势衰微导致棋运不振渐渐的各方面都落后于日本。

而在遣唐使团带回后围棋在日本很快流传起来不但涌现了许多围棋名手而且对棋子、棋盘的制作也非常考究。

到了镰仓时代(1185—1333)围棋不仅在高层流行在习惯于战场生活的武士中也逐渐传播开来即使在紧张的战争空隙之际武士们仍迷恋于黑白之间。

根据赖山阳所著《日本外史》统计日本战国时期武将中有30%~50%为围棋爱好者就连三大枭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都具有相当的棋力。

这大概是由于围棋的思维方式与实际战争中的战略、战术相通的缘故吧。

在当时战乱中的日本统治者认识到棋枰如战场因而不仅自己酷好围棋还对棋手大力扶植。

这样围棋不但没有因战乱而衰落反而出现了日海这样名垂后世的本因坊开山祖师以及四大门派竭力争先的围棋盛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一念成婚,归田将军腹黑妻 医娘傲娇,无良病王斩桃花 绝世俏仵作 庄亲王福晋 将心独宠,下堂妻的春天 虎将去抗日 凡人歌 超级兵工帝国 晚明之我主沉浮 父皇的嚣张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