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为何方神圣(二十)(2 / 2)
1“菩提圣树”不具有任何“世俗”的理念和神通
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仿真”信徒群体中的宗教理论家以及宗教“掮客”群体,为了招徕民众,迎合世俗,在对大众宣传佛教的神明、宗教内容时,佛教的众多神明都被赋予了大量的诸如保佑人们升官、发财、生子、娶妻等等这些“世俗”的理念和神通(对为数极少的“真”信徒群体而言,这些“世俗”的理念和神通也是不存在的,但在民间,佛教神明被赋予的这些“世俗”理念是颇具影响力的),而“菩提圣树”除了有让人“觉悟、智慧、真理”,然后成就“功果”“涅槃重生”这种神明内涵外,不具备有任何“世俗”的理念和神通(“四大圣树”都不具有任何“世俗”的理念和神通)。至于“圣树”没有被“仿真”信徒群体和宗教“掮客”群体赋予上“世俗”的理念和神通的原因已不可考。大概是由于神明已经够用,“圣树”在“真”信徒群体中又太过于神圣,“仿真”信徒群体和宗教“掮客”群体的缘故,我们不必为此深究。
2“菩提圣树”与佛教神明的“不生不灭”相比有实质性的不同
“菩提圣树”的“不生不灭”概念,是中土的佛教理论家和信徒们,借鉴使用的道教概念,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向前大幅度延伸其历史渊源。而佛教神明的“不生不灭”则是通过使用人体这种“灵魂”载体修行,经过有“生”有“灭”的经历“涅槃成圣”、“涅槃重生”之后的“不生不灭”。这是“菩提圣树”与佛教神明在“不生不灭”的概念方面有实质性的不同的地方。
3“菩提圣树”的尊崇范围限于“小众”
“菩提圣树”由于不具有诸如保佑人们升官、发财、生子、娶妻等等这些“世俗”的理念和神通,宗教“掮客”群体不存在利用“菩提圣树”来迎合世俗,招徕民众而牟利的可能,而求神明保佑升官、发财、生子、娶妻等等这些“世俗”的理念“大众”信徒群体其理念与“菩提圣树”宣示的神明内涵差距就更加遥远。因而“菩提圣树”的尊崇范围也尽限于“真”信徒群体,“仿真”信徒群体(姑且不论其“虔诚度”)这两个群体,当然真正尊崇“菩提(圣树)”(包括其它“圣树”)的当属“真”信徒群体。而“菩提圣树”与“仿真”信徒群体的关联,也就体现在这些“仿真”信徒群体例行公事的“打坐参禅”,还有其中的一些以声名为重的佛教理论家,在和道教人士辩论历史渊源问题,撰写佛教历史渊源问题的文本等方面产生关联,其“虔诚度”难以高估。属“小众”范围,但是这个“小众”群体在佛教中的地位属领袖群体、中坚力量、高知阶层。因而,“菩提圣树”的尊崇范围虽然限于“小众”,虽然其知名度远远低于佛教中的众多神明,但不影响其在佛教被尊崇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