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被历史拖累的城市(1 / 2)
宋城是有历史底蕴的,古往今来,不管什么朝代,这个地方都是重地,到了五代十国,宋城就成了北方重镇,真正的重镇。
关中地区,汉唐时代的开发,人口的集中,土地不能供应粮食,大面积消失的树林植被也无法给关中提供优质的生活条件,要想过的好,那就得减少人口,但这对封建王朝来说,也是绝对的灭顶之灾。
于是,交通成了第一重要的国家战略考虑的条件,可关中地区跟中原地区的交通,那也得翻越大山,跨过运载量有限的河流。
中心不转移,那就坐吃等死了。
中原的繁华达到了巅峰,这个时候,北宋建立了。
从地图上其实很容易看得出来,宋城这个地方,虽然是百战之地,但交通太便利了,有河流,有大片富庶土地提供一个粮食战略安全环境,还能通过水运连接全国各地。
那个时代的政治家,想必对隋炀帝这位至少绝非昏君的皇帝是很感激的。
黄河,运河,加上大大小小的河流,北宋一朝,天下英才汇聚宋城,这一时期,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的确达到历史巅峰。
宋城也迎来历史巅峰。
可这是一个四战之地,没有崇山峻岭抵挡外敌的入侵。
北宋灭亡,宋城迅速暗淡,直到近代,宋城成为黄河沿岸,陇海线上的一个重要的中转站。
宋城想崛起,可好像不知道该怎么崛起。
文化上吧,好像到处都是可以开发的,可又好像什么都开发不了。
农业上吧,北边有广袤的大北方,南边有南阳那么一个大粮仓,东边是齐鲁大地,西边过去,自给自足的小农业好像也不接受大农业不是,小农业又看不上的宋城。
工业倒是有一些,第一机械制造就在那,可到现在,这些工业似乎又远远落后于时代了。
眼看着省城的交通名震天下,科技产业虽然没有震撼眼球,但实力十分不俗,宋城着急了,老是这么不温不火地发展下去,这么一个好地方,那不就成了混吃等死的形象了么。
“要想富,先修路。”宋城开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效果很好,至少老百姓觉着,路修好了,一年都能少买几双鞋了。
可是,路修好了,然后该怎么办?
一墙之隔的省城把交通优势又给抢了,你宋城没啥特产送出来,那我给你送进来还不成?
还有政策倾斜,处处为省城让路,宋城敢怒不敢言。
去年换上来的大头头很开明。
“实力,归根结底,还是实力的问题。”大头头三令五申,“坐在深厚的历史文化上,我们还到处找路子,我看不是路子找不准确,而是路子太多,把人挑花眼,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拿不到。从现在起,宋城必须有自己的名片,不要好高骛远,先定一个目标,让全国人民重新认识宋城。”
这是要打宣传仗。
可这军令如山,你总得给一个方向吧?
大头领目光放在了宋城文化中心上。农业,咱们玩不起大农业,环境限制着,工业也要有,但别把落后产能挪过来,我们宁可再等一等,也绝不把沿海地区的老路再走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