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竹衣(2 / 2)
在古代的葫芦制作工艺中,有一种挽结的手法,民间一般称之为“系扣”。这种方法是将正在生长中的嫩葫芦,象绳子一样打成一个结,使其产生奇特的效果。不过这种葫芦上的结是如何系成的,连古人也觉得不解。有人说要用酒浇在葫芦上,这样葫芦变软了就可以盘起来;也有人说,把巴豆放在葫芦的根部,使葫芦变软,就能打成结。这些都只是传说,清代的葫芦研究者曾试过,这些方法根本不能成功。目前,这些难为人道的技术已经失传了。
这一对葫芦上正贴的是红色的标签,年代略晚,是清代晚期的,品相倒还完整,不过看它表面的包浆,应该时常被人把玩过,骆天将它解下来,一看时间,只有五分多钟了,骆天抱着手上的东西又转悠了一下,实在找无可找了,能找的基本上都让其他人给掏走了,他们没有像自己一样挑选,找到了就拿着,估计都忘了只要拿上的不论优劣都要掏钱买下来了。
骆天一共找到了瓷砚、珊瑚观音、竹衣以及最后的一件系扣葫芦,一共四件,骆天看时间不多,抱着四件东西步出了寺庙,来到了大家集合的地方,这里已经来了不少人,除了自己,其他人的都是本国人,大家都有好奇地眼神注视着自己,有的还在低声讨论着什么。
偏巧,其中有一人参加了昨天的拍卖会,认出了骆天,因为在拍卖前,有介绍骆天的身份,那名日本人热情地过来与骆天打招呼,可惜也是鸡同鸭讲,顶多就是say好一下,到了清点的时候,每个人都抱着自己手上的“战利品”到主办方的位置登记,然后得到答案,优,或者劣,然后付款买下来了。
站在最后面的骆天看到一个个人走出来,脸上或忧或喜,有一个一走出来,就将手上的东西洒了一地,或许觉得钱也花了,东西不要不值得,又蹲在那里捡,引来一片哄笑声,还有人打趣他,虽然骆天听不懂,不过看那打趣别人的那张脸,猜也能猜出来了,等了大约半个多小时,才轮到骆天,这就是花钱多和花钱少的区别了,你若是愿意多花钱,可以坐在拍卖会的舒服会场里,悠哉地等着合适的拍品出现,可是这里不一样,你不用多花钱,但是要忍受这种等待的痛苦。
终于到骆天了,“哦。”坐在那里的三个人都发出了惊叹声,他们快速地登记着,然后给骆天核算价格,完了,三人中一个年纪最轻的向骆天竖起了大拇指,用英文说了一句干得漂亮,旁边围观的人就发出一片羡慕的声音来,三个人就站了起来,大声地宣布着什么,骆天听不太懂,连同手势,加上英文,骆天才知道原来的今天的活动也是有最后的赢家的,自己就是今天最大的赢家,因为他寻找到的有价值的数量最多,还有一件奖品,是东京所有联合古玩店的特惠卡,可以在明码标价的商品上打上六折,这个奖品又引来了阵羡慕的声音。
骆天却忍不住苦笑,自己没两天就要闪人了,这卡给自己又有什么意思?骆天看着围观的人群里,有一个人手上抱的东西让骆天来了精神,他马上起了一个念头,不如,以物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