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节 德克萨斯大会战(2 / 2)
现在明军在奥斯汀周围已经有了四十五万大军,兵力是奥斯汀的两倍多,很快就向奥斯汀发起了猛攻。
步兵挖掘之子战壕不断向前逼近,很快就进入了大炮射程之内,炮兵开始轰击奥斯汀防线。
经过明军十余日的猛攻,奥斯汀外围防线就给突破了,然后明军开始炮击奥斯汀城区。
此时休斯敦的迈尔斯坐不住了,决定派出援兵,潘兴也没有反对。
十万援兵增援奥斯汀,可没想到半路就被阻拦,在科罗拉多河畔爆发了一场野战,十万人被击溃。
明军乘胜追击,直扑休斯敦,甚至不惜撤围奥斯汀,集中三十万兵力攻打休斯敦,这次反而是休斯敦需要援兵了。
奥斯汀和圣安东尼奥都不敢眼看着休斯敦失守,那意味着他们失去了海上的补给线,也将没有了援兵。
于是两城同时抽调十万兵力去增援,但遭到了与休斯敦援兵同样的命运,他们在野战中战败,二十万人溃散。
先后三十万人在野战中被打散,三地的总兵力顿时下降了五十万,休斯敦只有二十万,奥斯汀更是只有十万人呢,圣安东尼奥有二十万,此时三地再也不敢随便出击。
美军高层异常震怒,美国国会甚至有议员提出要追究指挥官的责任,但幸好不是所有议员都发疯,主流意见还是赶紧想办法增援,以此为契机,倒是让国会议员达成了一致,通过了征兵法令,开始强征士兵,这样美国可以组建三百万新兵。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德克萨斯会战急等增援,明军趁机集中兵力猛攻奥斯汀,以五十万的兵力攻击十万人的奥斯汀,终于用了七天时间,将此城攻陷。美国举国震动,舆论要求撤换迈尔斯。
其实这不能怪美国军官的指挥问题,而是前线指挥作战的张开山这样的老将,吃死了美军军官经验不足的弱点,经验不足的人往往就缺乏自信,没有坚持自己意见的勇气,如果潘兴始终反对增援,就不至于让休斯敦危急,休斯敦不危急,其他两地也不至于增援,陷入更深的劣势。
从战术上讲,则是明军军官充分利用了自己攻击方的主动,发挥了外线作战的机动优势,调动美军,然后在野战中歼敌。
从技术上讲,其实还是美军自身的軍队素质不高,大规模野战中容易给对手找到机会,如果他们能打赢野战的话,明军就是战术在高明,也无计可施。
张开山和邓世才这样的老贼吃准了这一点,认定了美军这样的新兵加民兵组合,一旦开始机动,一定会露出破绽,反而是让他们死守明军找不到机会。
可以说让对方完全死守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明军的单兵素质和基层军官优势,弥补了对方经验不足的缺点,所以一定要想尽办法将对方从老营盘中引出来,最后将明军的战术优势转变为胜利。
最终的结果就是明军先后在三座城市之间不足三百公里的范围内辗转腾挪,见缝插针吃掉了对方三十万人,然后集中兵力拿下了奥斯汀,切断了三城的犄角互动。现在明军不管是南下攻击休斯敦,还是往西攻打圣安东尼奥,都拥有了绝对的主动。
明军的选择是,集中五十万兵力,南下休斯敦,在美国援兵抵达之前,占领这座海陆枢纽。
此时美军的选择不多了,五十万大军攻打休斯敦,休斯敦如果有强兵驻守的话倒也没有问题,可问题是美军自己都没有信心。
他们要么选择就用休斯敦有限的兵力坚守待援,要么抽调圣安东尼奥的兵力增援,可美军必须规避一个风险,那就是圣安东尼奥的援兵,不会像前两次一样,被明军在野外歼灭。
最后美军做出了一个明军都没有想到的决定,他们放弃沿铁路线增援,而是从圣安东尼奥直接南下,向墨西哥湾撤退,从港口坐船由海上增援休斯敦。
这一点明军倒是没有想到,一时间围堵不及,只是一直在圣安东尼奥否则牵制的十万兵力选择了追击,咬下了美军三万断后部队的尾巴,聊胜于无了。
现在休斯敦拥有了三十多万軍队,而明军兵力虽然占优,但经过多场苦战之后,不得不转入休整。不但没有发起对休斯敦的攻势,而是回撤兵力,以稳固防线为主,以圣安东尼奥为中心,奥斯汀协防侧翼,防备休斯敦的反攻。
显然邓世才、张开山这样的老将,比美军的年轻军官老辣都了,进攻的时候很有魄力,该收缩的时候,一点都不含糊,休斯敦这样的重要城市,说不打就不打,收缩的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但邓世才马上开始向国内要求增派援兵,他要求至少在增派一百万兵力。
因为他打算休整一段时间之后,主力从圣安东尼奥和格兰德河两路进发,目标瞄准了努赛斯河口,靠近墨西哥的海港城市科珀斯克里斯蒂。
可这时候国内真的很难排除兵力了。
明军总共征调了两百万大军,其中一百五十万都送到了美国,交到了邓世才手里,留在国内的只有五十万軍队,总不能空国而出吧。
但朱敬伦还是答应继续增派兵力,连原因都不过问,招兵已经很困难了,因为随着这几年接连的苦战,通过高额军饷,已经很难吸引到老百姓当兵了,更何况中国文化中本来就是好男不当兵的糟粕传统。
一时想像美国那样,转为征兵制,大明的政府效率还很难做到,政府效率上很难保证精确到个人的档案统计,另外最近反战的声音有些大,舆论越来越不满政府随意发动战争的做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