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法普宣战(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乱清 !
英国《泰晤士报》社评:
“法国人——从政府高官、国会议员到新闻界——都曾反复宣称,德意志人出任西班牙国王,是法兰西绝对不可接受的,是‘逾越了红线’,‘等同对法兰西宣战’,‘若普鲁士坚持此议,则法兰西的炮弹必要出膛’,云云;如此看来,《南德意志报》报道的威力,远远过于‘德意志人出任西班牙国王’了——因为,法国人的炮弹尚未出膛,便已‘炸膛’了。”
确实“炸膛”了。
波赫穆对俾斯麦的采访见报之后,拿《费加罗报》记者布利斯的说法,就是:
“法兰西的火山爆发了!”
“整个欧洲大陆——不,整个亚欧大陆——都在法兰西的怒火中战栗!”
“我接触到的人,所有的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市民、士兵、国会议员、政府官员,都在怒吼——‘宣战!宣战!宣战!’”
“人民在呼喊: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在柏林等着你!”
狮子插一句:《马赛曲》的开头两句,便是:“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有一天等着你!”——布利斯之“人民的呼喊”,乃化《马赛曲》而来。
不过,与很多人的印象相悖,此时的《马赛曲》,其实并非法兰西正式的国歌。
《马赛曲》诞生于法国大革命,一七九五年,督政府宣布定此曲为国歌;拿破仑一世称帝后,下令取消《马赛曲》的国歌地位——《马赛曲》针对的是路易十六,有大量“打倒暴君”一类的内容,法兰西第一帝国既已建立,《马赛曲》便有些“不甚合时宜”了。
路易十八复辟,当然更不能推崇《马赛曲》,乃改国歌为《法兰西王子回巴黎》;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私以为,《法兰西王子回巴黎》很符合其身份、经历,因此,很暧昧的保持了《法兰西王子回巴黎》的国歌地位。
不过,拿破仑叔侄虽不承认《马赛曲》的国歌地位,但是从未禁止唱、奏《马赛曲》,而《马赛曲》的感染力,百倍于《法兰西王子回巴黎》,在法国,《马赛曲》的实际地位,远在《法兰西王子回巴黎》之上,非但民间,就是政府,许多时候,也是拿《马赛曲》当国歌用的,算是“准国歌”。
好了,言归正传。
《南德意志报》的报道,最叫人不可容忍的,还不是普鲁士公开并拒绝了法兰西的“秘密照会”,甚至,也不是“德意志人出任西班牙国王”——此亦该报道内容之一;最叫法国人“炸膛”的,是该报道俯拾即是的对法兰西帝国和法兰西皇帝的无礼和轻蔑。
而且,这种无礼和轻蔑,几乎不加任何掩饰。
“若普、法发生战争,胜利者将是普鲁士。”
“若普、法终究不得不一战,普鲁士可操必胜之算。”
俾某如此狂妄的原因,是自以为“普鲁士今非昔比”——如今,已是“普强法弱”了!
而其所恃,居然是什么——“我们的铁路里程,比法兰西的长;我们的电报线路,比法兰西的密集”?
普鲁士的铁路、电报比法兰西的多?
胡说八道!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普鲁士的铁路、电报,真比法兰西的多了几里,又管个蛋用啊!——铁路会开炮?电报会冲锋?
打仗,不靠将军和士兵,靠铁路和电报?
这个俾斯麦,狂的真是傻掉了!
最可气的是,居然说什么——“法国人连中国人都打不过,又怎么能够打的过普鲁士?”
事实上,这句话不是俾斯麦说的,而是波赫穆说的,并立即为俾斯麦纠正,不过,俾斯麦只否定了波赫穆的法国“打不过中国人”和“打不过普鲁士”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没有否定法国“打不过中国人”这个事实。
事实?
我们的军队“在越南遭受了难堪的失败”?
怎么可能?
这必定是造谣!——普鲁士人的话,怎么能信?
退一万步,就算小挫,胜败兵家常事,怎么就“打不过”了?
还说什么……这是一个“有趣的消息”?
法国失败是一个“有趣的消息”?
他娘的!
最最不可原谅的,是对法兰西皇帝陛下的无礼!
俾某话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皇帝陛下的尊号或名字,可是,瞎子也看的出来,“某人”也好,“某些人”也好,说的就是皇帝陛下——
以“某人”、“某些人”指代皇帝陛下?
最基本的礼貌都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