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兴学(2 / 2)
“既然要开启民智,那就要开展全民教育。”朱厚炜表情有些肃然道:“大明的读书人不少,但是要按人口来算的话,一百个人当中也只有三四人识字,朕觉得太少,这个数量起码翻上十倍才差不多,也不是让百姓读书之后都去考科举,而是不想百姓愚昧,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王卿可明白朕的意思?”“略懂一二。”王守仁实话实说,心里面却已经震撼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全民教育,百人中有三四十人读书?这是什么概念,简直难以想象!
这么多人去读书,不谈能不能读的起的问题,可一旦读了书,就肯定会想要科举出仕,那农桑怎么办?匠作怎么办?军事怎么办?
虽然觉得天子雄才大略,英明睿智,可王守仁还是觉得天子有些异想天开了。
“朕要在有生之年,看到学舍在大明遍地开花,王卿或许觉得朕的想法不切实际,可有志者,事竟成,如果连志向都没有,那么肯定一事无成,有了志向,那么就有实现的可能,不是吗?”
“陛下,臣有些不解。”
“你说。”
“陛下的意思似乎是要在各地兴建学舍,招募孩童就学,可各府州有府学、州学,各县有县学,甚至乡村也有私塾……”
朱厚炜摆手笑道:“王卿的意思朕知道,各地确实都有学舍,但是自县一级学舍始,什么人才能进?有功名的学子才能进,至于私塾……百姓之子对于百姓而言就是壮劳力,对很对民户而言,送孩子读书甚至连束脩都给不起,自然也就绝了让孩童读书的念头……
朕说的全民教育是强制孩童读书,但凡孩童到了七岁,不论男女必须入学,男童强制三年学业,以启蒙识字、诗词、数学为主,女子以启蒙、诗词和音律为主,这强制要落实到各乡各镇甚至各村,但凡有不送自家适龄孩童入学之百姓,皆征收双倍赋税或者课以罚银。
强制期结束后,女童各回各家,男童按学业成效决定是否升入县学,县学汇聚各乡镇村的优秀孩童进行为期三年的学业,学习儒学、数学和格物。
三年之后县学成绩优秀之孩童可入府学或者州学,府学三年,以儒、工、数、农、商、医、兵、格物等等为主……”
任兴将一本薄册递给王守仁,朱厚炜续道:“这本册子是朕亲笔所拟,详细制定了从乡镇到府学,如何办学之主旨,王卿可以仔细看看。”
王守仁不敢怠慢,连忙翻开册子,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算是彻底明白了天子的用意,震撼之余更是感叹天子目光之深远。
简单来说,乡镇之学称之为小学,以孩童识字、识数为主,小学学业结束之后会进行升学考试,考试合格的孩童进入县学,县学教授的知识要比小学要深奥的多,而且儒学、数学和格物这三者并重,不分主次。
县学结业之时同样需要考试,合格者成为府学、州学学生,不过到了这一级,学子学什么分的更加仔细,能够走科举出仕这条路的学生继续攻读四书五经,走不了科举路的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直接以户籍来决定继续攻读的方向。
最后则是京学,也就是在两京各有一所京学,府学成绩优异的学子可升入京学,至于京学学什么,册子上没写……
深吸一口气,王守仁合上册子问道:“臣还有一惑未解……”
“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