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杨坚身后(2 / 2)
杨坚死后,还没下葬,在帝国的北方便传来汉王杨谅起兵勤王的消息了,这谁都知道勤王是假争夺帝位是真。这对于还在为杨坚后事以及忙于接掌帝国权力的杨广来说无疑不是件好事。
话说杨坚没死的时候,杨广就知道弟弟杨谅有野心,而且并不怎么服自己,杨坚一死,杨广担心握有重兵的杨谅对自己皇位不利,于是便假传杨坚圣旨召杨谅回京,意图在京解决杨谅。
但是汉王杨谅把杨广派人送来的玺书看了一眼,马上说:“这是假的”。怎么回事呢?原来,杨坚老早就和汉王杨谅有过密约,说:“若玺书召汝,于敕字之傍别加一点,又与玉麟符合者,当就征”。什么意思呢?就是杨坚跟儿子讲,我要征召你入朝,我一定加双保险。第一份保险是玉麒麟的兵符,我一半你一半,咱俩这兵符能合到一块儿,这是真的,这是一重保险。另外一重保险是什么呢?他说,真要是我召你的话,我会在召你的敕书上的“敕”字我在旁边多写一点,如果你看那个敕字是一个正常的字,那么你就应该明白,这是假的。
历史说杨谅看到假诏书后就这样反了。其实这有点不可思议,难道就因为一纸诏书是假的就犯得着去干那滔天大罪的造反吗?而且杨谅在并州也没处于什么绝境,没必要造反自保啊。就算假诏书可能是京城的父亲杨坚发生了什么变故,但杨谅也只需要派人到京城打探一下就能知道发生了什么。
其实从很多的记载中就能发现杨谅的造反是有准备有预谋的,根本不是所谓的被逼谋反的。其一杨坚在世时杨谅就在并州任上“大发工役,缮治器械,贮纳于并州。招佣亡命,左右私人,殆将数万。”作为一个藩王杨谅竟然召集收拢亡命之徒近万人作为自己的人,这不是有野心想造反还真的找不到更好的解释了。其二杨谅要造反的时候汉王总管府司马皇甫诞冒死劝谏道::“窃料大王兵资,无敌京师者,加以君臣位定,逆顺势殊,士马虽精,难以取胜。愿王奉诏入朝,守臣子之节,必有松、乔之寿,累代之荣。如更迁延,陷身叛逆,一挂刑书,为布衣黔首不可得也”。从“加以君臣位定,逆顺势殊”这里的可以知道杨谅知道自己的二哥杨广已经登基做了皇帝,也就是说他已经知道自己的父亲死了,作为儿子他不是去京城奔丧而是以此为切点立马起兵要和自己刚刚登基的二哥杨广争皇位,这怎么看都不像是立马起意而造反的。
还有想不明白的就是杨广为什么要假传杨坚的圣旨让杨谅回京呢,他明显就可以正大光明地下诏让杨谅回京奔丧,因为老子死了儿子回去奔丧是天经地义的事,杨谅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回京,这样不是更好吗。再者如果杨广想收拾杨谅的话应该是等自己全面掌控了帝国的权利的后而不是在自己帝位还不稳的情况下去弄怒那个掌握着强大势力的弟弟杨谅吧?
这是为什么呢?看《隋书》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凡是与杨广搭边的事或多或少矛头都会隐隐的指向杨广,有那种千错万错都是杨广的错的感觉。事实上翻开关于杨广的史书记载,尤其是《隋书》中关于杨广的记载拥有着很多的逻辑上矛盾和前后之间矛盾,所以看《隋书》会感觉到在《隋书》里的杨广简直就是这种矛盾的综合题。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的解释就是关于杨广的很多事情在细节的记载上被人有意的涂改和修饰过了,使得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点病态的杨广。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明明杨谅早有预谋的造反却会被说成是杨广逼得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