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汉武挥鞭 !
闻得十余万汉骑将前往仰光集结,巽加和哀劳使臣真真骇得魂飞魄散,他们派驻汉都长安已久,可没少阅读华夏典籍,岂会不晓得假途伐虢的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晋献公便将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晋军四月灭虞,班师回国时,顺带将虞国也灭了。
非止有晋国假途伐虢,亦有楚国借蔡灭息,秦国假息伐蜀,总之华夏多有先例,给强国大军借道,讨伐邻国的小国,多半没甚么好下场。
巽加王朝虽担忧汉军借故再度犯境,却倒不至担忧被灭国,好歹有近愈三千万属民,六十余万常备精兵,就凭十余万汉军,若似之前般一击即走倒还罢了,若是想攻城掠地,一旦被巽加征调百万大军合围,胜败熟难预料的。
哀劳国可就没此等自信了,饶是国土广袤,奈何地广人稀,属民不足六十万,倾举国之力,能征调十余万成年男子从军已是极限,汉军的十余万铁骑若是不计伤亡的攻入山林茂密的哀劳境内,足以将之踏平。
哀劳使臣心知肚明,依照汉军近年对外作战那等无所顾忌的残暴作法,深山老林已不足为屏障了,为避免太大伤亡,汉军是真敢纵火烧山的。
在大汉境外,甚么生灵涂炭,甚么尸殍遍野,汉军是压根不在意的,汉廷亦向来持默许的态度。
大汉皇帝陛下,在汉人眼中,或许是位爱民如子的仁君圣主,但在番人眼中,却是可止孩童夜啼的修罗。
非但巽加和哀劳使臣有此猜忌,便连大汉的诸多王侯权贵也觉着汉军此番集结在仰光别有用意,故对两国使臣的拜帖是不敢接的,礼品更不敢收,免得到时战端一起,凭白担上里通外国的嫌疑,岂不冤枉?
两国使臣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奈何近年汉廷的大朝会已不召外邦使臣登殿朝贺了,貌似当今天子已然厌倦了甚么万邦来朝的戏码,汉官们也觉着化外蛮夷着实没甚么资格登殿面圣,有大行府属官将他们安置妥当就好了。
好在大行令张骞还算“厚道”,在大朝会结束后,忙里偷闲的接见了两国使臣,好言宽慰几句,同时信誓旦旦的用自身清誉担保,汉军对两国绝无犯境之意,甚至都不打算借道,抵达仰光后,若要征讨百乘王朝,会搭乘战舰出海的。
汉人向来重信诺,张骞位列九卿,又乃皇帝的姊夫,两国使臣对他的话还是信任的,汉军若真有犯边之意,他们也阻止不了,张骞确实没必要赌上自身清誉来妄言欺骗。
巽加使臣放下心中大石,哀劳使臣却是无奈苦笑,依大行令所言,汉军会先在胥浦城集结,再从陆路横贯中南半岛,前往仰光,虽是没向哀劳“借道”,实则是把近年修筑的连通胥浦和仰光的仰胥大道视为大汉领土了。
夫甘都卢已然被大汉仰光太守实质辖制,滇国也已现出臣附大汉的苗头,哀劳国的数千里疆域几乎已被大汉牢牢围住,汉军若是想覆灭哀劳,随时可分出数股大军,从不同方向分进合击,让兵力本就不足的哀劳更为捉襟见肘。
为之奈何?
以小事大,无法可想,只能忍气吞声,苟全图存。
两国使臣得了大行令应诺,又恳请他撰写份近似邦约形制的公文,遣快马发往巽加和哀劳国都,让派驻在的汉使转呈两国国君。
有了这公文,他们这些派驻在汉都长安的使臣,也好就此事向自家国君有个还算说得过去的交代。
张骞倒不觉为难,即刻提笔挥毫,写就了两封言辞恳切的外交公文,吩咐大行府的信使即刻执公文启程,尽速送到派驻两国的汉使手中。
两国使臣自是道谢不已,告辞回府,各自写了文书,详细叙述此事,遣侍卫即刻送回国都,将之呈报国君。
十余万汉军集结在仰光,两国该戒备还是要戒备,调集重兵稳固防御是应当的,但切勿挑衅汉军,尽量避免冲突,以免给汉军兴兵犯境的借口。
两国使臣皆是本国君主颇为信重的心腹亲信,本身亦出身高贵,否则也不会被派驻汉都,处理与这强绝大国的邦交事宜,故他们呈报谏言没太多避讳,多是实话实说,也不怕国君阅看后会因此迁怒他们。
不得不说,大多驻外使臣皆是有颗拳拳爱国心的,华夏如此,化外蛮夷亦如此,有些事只因国力衰微,实在无从抵挡强国压力罢了。
譬如后世清廷的某些使臣,虽签订了不少丧权辱国的条约,但若将账都算到他们头上,也未免太冤了。
外交,永远仅为军事的延伸!
以小事大虽可用智,然力有未逮,饶是智计通天,如苏秦般口若悬河,却又怎敌张仪的三寸不烂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