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唐六军(1 / 2)
从汴州将军传来的情报,朱温战败之后,也开始进行内部整合。
设崇政院,以敬翔为知崇政院使,刘捍为副使,李振为知枢密院使,寇彦卿为副使。
改左右长直军为左右天武军。
改宣武牙军为左右天威军。
合左右坚锐c左右夹马c左右突将为左右龙骧军。
这六军全部置于侍卫亲军旗下,也就是传统的中央禁军,此外还有踏白都c拔山都c厅子都c落雁都直接听命于朱温。
但凡梁军重将,全部收入侍卫亲军麾下,以朱友裕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牛存节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胡真为西面行营防御使,王彦章c王檀c阎宝皆为副使。
原本在战败之后与汴州离心的梁军,又整合在一起。
朱温大力提拔了一批中下级将领,王彦章c王檀c阎宝c韩勍等人开始步入梁军高层,又新收朱友谦c朱友让c朱汉宾等骁将富商为义子,使其对梁军的控制进一步加强,还按照敬翔的建议,取消跋队斩等严酷军法,以汴州之资奖励侍卫亲军各部,梁军上下皆喜。
不过尽管如此,依旧有人举起了反旗。
天复元年九月,蔡人张晖聚众三千人,纠合蔡州匪类,打出回归大唐的旗号,于蔡州城作乱。
襄州的李筠还未反应过来,申州王彦章领一千轻骑,三日间平息叛乱,又斩杀乱军家眷五千口,震慑蔡人。
等李筠出兵的时候,蔡c许防线再次稳固,两军小战一场,各自回军。
“臣建议合天策军c禁卫军为禁军,分设六军,直属中央,与地方无咎,又于天下咽喉之处设军镇,以禁军守御,各州不再设州兵,全改为辅军,中央统筹,地方知州节制,负责地方的守备与治安,禁军中退役将士,可依照功劳授予辅军官职。”成为枢密参军的王师范,再综合了梁军整改之后,提出建议。
原有的天策c禁卫二军,已经臃肿不堪,而唐军中新起的将领越来越多。
有功将士得不到提拔,始终是个隐患。
枢密院中,除了王师范还有李晔c张承业。
李晔忽然想到宋朝的禁军与厢军。
当然禁军与厢军的体制并不是赵匡胤创立的,而是自朱温始,历经五代之后不断演化,至柴荣改良而出的。
与之配套的还有殿前司c侍卫亲军马军司c侍卫亲军步军司三衙。
然后赵宋官家们以文臣主导的枢密院与三衙互相牵制,三衙本就兵权分散,无法与枢密院抗衡,逐渐沦为枢密院的附庸。
这便是赵宋的以文御武。
虽然有效的制止了武人叛乱,但也阉割了国家军事实力。
可谓是矫枉过正。
如果只是这些倒也罢了,其实分化兵权没有错,但从制度上从上到下压制和歧视武人就不对了。
武人同样也是为国浴血的将士。
赵宋以囚犯充军,对士卒侮辱性的脸上刺字,大力扶植文教,国家精英皆以东华门唱名为荣,以上阵杀敌为耻。
国家血性一扫而空,屈服在异族胯下,打输了割地赔款,打赢还要花钱买平安。
大宋文人们喜滋滋的自吹自擂:我大宋承平百余年,功迈汉唐。
李晔一想到这些就直犯恶心。
他的枢密院相当于国家战略部,在未来要统筹全国之军事,制定御敌之策,单纯的文人肯定不行,单纯的武人也不行,只有具备战略眼光,文武全能的人才能胜任。
在王师范调回长安的两个月里,李晔一直在于他探讨这些问题,今天提出来,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建议。
张承业思索了一阵之后,连连点头,“禁军c辅军为国家所有,大唐所有,此举可抑制百年的积弊。”
唐军军权在李晔手上,辅军在张承业手上,两人达成共识,此事基本就定下来了。“如今大唐地域狭长万里,从龟兹到鄂岳,若是地方有事,中央难以作出反应,贻误战机,朕建议设立都督,如龟兹都督,西州都督,江陵都督,都督者,可统合战区禁军c辅军之权,因敌制宜,遇战有自决之权。”李晔说出了心中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