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德庆皇帝的疑虑.(2 / 2)
等德庆皇帝回到京城之后,必然会追查太子朱和堉整顿商税的缘由,到了那个时候,这件事情说不定就会被查出来。既然如此,赵俊臣就索性自己主动将这件事情说出来,为今后的事情发展做好铺垫。
当然,主动说出这件事,还是有些风险的,毕竟周尚景当初就是从这件事情之中推算出了赵俊臣的计划与目的。
不过,德庆皇帝与周尚景不同,在德庆皇帝的眼中,赵俊臣只是一个贪财怕事的弄臣罢了,连贪污受贿的时候都会留下一大堆的破绽,根本设计不出这么精妙的计划——虽然,赵俊臣的种种破绽,都是刻意留给德庆皇帝的——所以,德庆皇帝并不会对赵俊臣产生太多的怀疑,就算是心中产生了疑虑,赵俊臣也有后续的手段可以打消。
另一边,听到赵俊臣的描述之后,德庆皇帝眉头一皱,追问道:“什么意思,你详细解释一下。”
赵俊臣回答道:“陛下,臣自从担任户部尚书以来,就知道我朝的钱粮周转十分困难,一直是陛下您为政的最大掣肘,臣蒙受皇恩,自然是想要扭转这般局面,曾经有一度,臣想要从商税入手,毕竟我朝的商税实在是太混乱了,再加上走私的泛滥,造成我朝的商税一直是少之又少,所以,臣曾经写过一份折子,建议陛下您大刀阔斧的整顿商税,裁撤府县衙门、皇庄、军镇、乃至于六部等衙门私设的收税站,同时严厉打击走私商行,如此来提高我朝的商税收入……”
说到这里,赵俊臣轻轻摇头,继续说道:“不过,写完了这份奏折之后,臣发现自己有些想当然了,若是依照臣的想法去做的话,朝野必然会动荡不安,可谓是利弊难算,所以臣没过多久就将这份奏折给烧掉了……然而,臣看了黄阁老的密折之后,发现太子整顿商税的诸般举措,竟是与臣当初的想法十分相似,然而臣从未将此事透漏给任何人,心中就有些怀疑……当然,也许只是巧合也说不定。”
说到这里,赵俊臣突然闭口不言了。
但言下之意,却十分清楚——若不是巧合的话,那就是太子在赵俊臣身边安插眼线了。
朱和堉身为储君,若是真做了这样的事情,却是不大光彩。
所以,听到赵俊臣的描述之后,德庆皇帝目光一闪,已是断然的挥手说道:“太子虽然莽撞了一些,但心性一向刚直,这件事应该只是巧合罢了,却是俊臣你多想了。”
赵俊臣看了德庆皇帝一眼,似乎想要再说些什么,最终还是说道:“陛下圣明,确实是臣多想了。”
说到这里,德庆皇帝似乎有些疲乏了,又与赵俊臣商议了几句回京的安排之后,就挥手让赵俊臣离开了。
等赵俊臣离开之后,德庆皇帝突然重重的叹息一声,靠坐在椅背之上,神色之间满是疲惫与无奈。
德庆皇帝无论如何也猜想不到,事情竟然会发展到了这一步。
这次南巡期间,德庆皇帝带走了首辅周尚景与阁老沈常茂,以及朝中各大派系的诸多干将,却留下了性格较为软弱的黄有容担任辅政大臣,又留下了阁老程远道这位太子的铁杆支持者,就是为了让太子朱和堉在京城中树立优势,行事之时拥有绝对的便利。
然而,德庆皇帝赐予太子朱和堉这么多的优势与便利,是为了让太子朱和堉打压异己、争权夺势的!哪怕是太子朱和堉在德庆皇帝南巡期间陷害大臣、压迫忠良,德庆皇帝也绝不会生气,反而会乐见其成。
毕竟,与朝中其它几大派系相比,太子朱和堉的势力有些弱小了,又屡屡受到了打压,德庆皇帝这么做也是为了未雨绸缪。
当然,在此期间,朱和堉若是能够增加一些政务经验、增长一些帝王心术,那就更加好了!
可惜,德庆皇帝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朱和坚趁着这次难得的机会,不仅没有扩充权势、打压异己,反而搞起了商税整顿,让自己置于风尖浪口之中,得罪了所有的利益相关方……最终不仅浪费了德庆皇帝的良苦用心,还拖了德庆皇帝的后腿,让德庆皇帝急冲冲的赶回京城为他善后……
这一刻,德庆皇帝只觉得无比的无奈与疲惫……
与此同时,德庆皇帝心中也终于忍不住的产生了疑虑——朱和堉这样的储君,真的是合格的帝王人选吗?自己百年之后,朱和堉真的能够撑得起大明的江山吗?
这样的疑虑,对德庆皇帝的打击,却是比他败给了周尚景还要更加沉重!
……
PS:这两章的某些内容,本来应该出现在后面的章节,但一些老读者认为“太子独力推动商税整顿”的剧情属于BUG,所以就提前写出来,算是虫子对这段剧情的解释。
恩,其实这些内容之前都侧面暗示过了,比如第296章《两份名单》,又比如上上一章关于驿站与信使的内容,再比如七皇子朱和坚的相关内容……而本章只是将原因总结一遍。
另,”商税整顿”与”商税改革”还是有区别的,太子朱和堉并没有调整税率的权利,虫子也从来没有暗示过太子会调整商税,事实上,虫子前文说过很多次,其实明朝商税算是低的,只是重复收税的问题太严重了,而太子的商税整顿,最开始也只是针对各级衙门私设的收税站点,身为监国,这点权力他还是有的。
此外,在德庆皇帝离京期间,太子在内阁是占有优势的,别忘了太子的铁杆支持者程远道虽然经常打酱油,但也是阁老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