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1 / 2)
恩荣宴隔日,众进士与朝臣同上朝。
天子诏令,状元王安授翰林院修撰,榜眼苏伟升授礼部主事,探花温凌授翰林院编修,二甲进士王毅、陈三、广达授翰林院检讨……
零零总总共三百六十人,皆封赐完毕。大部分人都是由吏部商讨决定,然后翰林院拟旨,统一送往皇上面前由陛下过目无问题后才宣读的。
这其中最叫人觉得有深意的便是王安与苏伟升了。启宏翰林院的地位虽高,可却不及六部。王安的父亲乃户部尚书,之前吏部也向其抛了橄榄枝,陛下隐约有意向按理说他进吏部本是十拿九稳的事。可万万没想到却叫他去了翰林院。
此事在诏令之前国公大人及林谦史达等陛下心腹都提前知晓。按陛下的意思,如今政局渐稳,可吏部地位过高了些。虽说朝臣忠心安份但是身为帝王,为以后考虑,必不能任其发展。故而特地扶持翰林院,分吏部职权。
在这之前,翰林院就是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后来启宏帝先是有意无意将学识出众的人调职到翰林,翰林渐渐就成了有才能的人士培养之地,就开始负责修书撰史,为皇子公主侍读了。今年的科举考官大部分就是由翰林院的人担当。照陛下昨日之言,好像之后还打算将稽查理藩院档案,稽查官学功课等实事都转交翰林院负责。
不过相比王安啊,苏伟升就更叫人觉得有趣了。
礼部主事乃从五品官员,翰林院修撰不过是从六品。但从官职上来看,他比王安还要高上两级。可只要人不傻都能看出来,今科状元、探花及二甲前十的进士如数都去了翰林院,单他一人被分了出去,就不说礼部乃六部之中压力最大且实权最小的了,光这突然被特殊对待,又明显不是因为陛下对他赏识有加才造成的,都叫人觉得此人啊怕是没可能有什么大的造化了。
另陛下说,有意为太子殿下找德才兼备之人讲学解义,这人就从他们这些翰林院新人之中选取,叫他们入翰林之后好好表现,等过明白了他们的品行,就会由大学士谢鸿举荐。
“陛下圣明,臣等谢陛下隆恩。”
授官一事冗长,光是将这三百六十人的名字全都念一遍就用了不少时间。启宏帝渐渐露出了疲色,稍微咳嗽了两声:“今日众爱卿也幸苦了,无事便退朝吧。”
众人出了皇宫,李勤兴奋的与当初斯琴差不多。
“三郎!刚才陛下说的众爱卿,我们也算是吧?”言语之时他面色涨红,温凌敢相信,若是现在陛下叫他李勤丢了笔杆子上战场他也是愿意的。只见李勤握紧了拳头兴奋地说:“其实之前授官服的时候啊我就已经觉得自己够厉害的了。那时就有种明明才隔了一刻钟,可前后的我却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没想到如今被叫了爱卿,那感觉更甚!我甚至觉得李勤已经不是李勤了,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
“不是李勤,难不成是勤李了?”觉得激动是有一点的,这中道理就和每次听讲座和参加动员大会的概念一样。可李勤这个表现夸张的叫他忍不住不吐槽。
“……”
原本的激动被温凌的话说的有些尴尬,他摸了摸鼻子,然后说:“我,我这不是夸张了些而已嘛。不过也是,你之后在京任职,听到的机会多了去了,日日都如此激动也不是个事。”
“怎么可能日日激动,时间长了,难不成没有习惯这个说法吗?”
其实,李勤虽没能留京任职,可运气不错,被发到了一个距离浙江不远的地方去当了郡守。想来李先生和师娘二人若是想的紧了来去探望也不过是一日车马不算什么事情。那地方虽不如浙江靠海,走商稍显落后,可土地极好。记得有一次就他们县旁边有个村子被发大水给淹了,难民出逃,他们县因为商家颇多各个都衣食无忧,县衙门反而没有多少存粮。还是隔壁郡二话不说让人送来了不少粮食。
温凌转头说:“我爹娘总是放心不下我,如今我人在京城回去路途遥远若是有什么事还得李兄多帮我看着点。”
“这算什么,本该如此。”李勤笑了笑,温家的人待他极好,温凌又是他挚友就算温凌不开这个口,他也必然会关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