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三章:开宗立派(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科技大仙宗 !
随着一处处“史前遗迹”被“发现”,各种“史前文明”的资料被发掘出来,整个晨曦世界都流行起了这种神秘的文化。他们会把一些史前文字,当成图腾或花纹,装饰在衣服上、马车上、房屋内等等。只不过,由于更多的人,并不是很清楚那些文字的真实意义,以至于在叶赞等人看来是相当好笑。
文化是这么流行起来了,但是这样的文化也只能算是娱乐而已,至少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这样的。而真正要开宗立派、广招弟子,让人们放弃原本的力量体系,来学习这种“史前文明”的东西,这就真正要涉及人的切身利益了。
就好像,有这么一个国家的人,虽然出于对时尚流行的追捧,去自发的学习了一些别国的文字和语言。但是,你要直接让他们彻底放弃母语,改以所谓时尚先进的某国语言文字为母语,那肯定大多数人都是不会愿意的。
又或者说,就如同落后时代的农民们,祖祖辈辈种的都是同样的庄稼作物。可能在吃饱喝足之余,他们会在自家的小院里开块地,种点外来的稀奇的瓜果蔬菜尝个新鲜。但是,没有人会愿意,把自己家的田地全都拿出来,种植这些没有什么把握的东西。毕竟,对他们来说,耽误一季的庄稼,自己一家子可能就要被饿死了。
同理,这晨曦世界的人,在骑士与魔法的力量体系下,已经是发展了三万多年的时间。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力量体系未必是最好的,但绝对是最稳定最安心的,毕竟经过了那么多前人的验证。因此,面对其它的选择时,尤其是未来不确定的选择,怕是少有人敢拿自己的前途去赌这一把。
不是所有人都有开拓精神的!
为什么每一次时代的浪潮中,都只有少数几个人能破浪而出?除了有更多的人被浪拍死之外,绝大多数人是根本没敢乱动。绝大多数人,都只会等着浪潮平息,确定再没有任何的风险了,才会去看看有没有好处可捞。可是这个时候,真正最大的那些好处,早已经被几个破浪而出的开拓者拿在手中了。
晨曦世界的人也是一样,面对一个虽然是史前文明遗留,却相对可以算是全新的力量体系,有几个人敢贸然的以身试险?只有等到,有一批榜样出现,证明了这条道路安全可靠,才会有人学着跟着后边走上来。
所以说,这个时候开宗立派当然省事,但想要广招门徒却是绝难有什么收获的。
“关于这个事情,我觉得还要先假托晨曦教会之名,以教会的名义为建立分宗开山铺路。”面对莫如是的请教,叶赞讲出了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打算。
“以晨曦教会之名?”莫如是虽然理解什么意思,但心里多少有些别扭。毕竟,从他这里来讲,玉清宗属于正统道门,哪怕是建立的分宗支脉,也是要比蛮夷的教会“高贵”。因此,将玉清分宗托身于晨曦教会当中,这多少有点失了身份。
“不要想那么多,晨曦教会如今就掌握在我们手中,用句俗语来讲,就是‘肉烂在锅里’。等到‘传道’有所成,你这玉清分宗完全可以反过来,将晨曦教会取而代之,有什么好犹豫的。”叶赞摇着头说道。
莫如是那样的想法,在叶赞看来自然是属于“迂腐之见”。不过,这倒也不能怪莫如是,毕竟整个修道世界的人,在侵略方面都没有什么经验。修道世界第一次接触天外世界,就是被天外世界的巫师们侵略,哪里有机会去侵略别人。
因此,修道世界的人们,在思想上普遍类似于科技世界地球的古华国。古华国曾经就是极讲脸面,甚至到了打肿脸充胖子的程度。那个时候,古华国周边的那些小国,总是随便带点东西来进贡。他们在给古华国皇帝表演一个万国来朝后,就能换回千万倍的赏赐。
“还是太上高瞻远瞩!”听了叶赞的话,莫如是也终于想明白了。
“嗯,这样,由晨曦教会出面,搞一个所谓的史前文明的研究机构,就由你和齐千钧来主管一切。当然,你应该也听明白了,什么研究机构都对外的说法,实际上可以算是玉清分宗的一个基础。咱们这边,还需要时不时的,放出一些东西给外面,勾引一下外面保持对史前文明的好奇。”叶赞更详细的说道。
“太上此法甚好,弟子这就去筹备。”莫如是连忙拱手领命。
很快,晨曦教会就对外宣布,为了研究近期发掘的史前遗迹,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这个研究机构,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真正的“研究”,一个则是对“研究成果”进行验证的。说白了,这个所谓的验证“研究成果”,就是给玉清分宗招收门徒传道用的。
而莫如是和齐千钧师徒,而是以晨曦教会主教的身份,成为了这个研究机构的主管。
“在对史前文明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史前文明在知识的传承方面,有着一套有别于我们的规则。为了让我们更加切身的感受,史前文明的神奇,我决定将这套规则,用在我们这个研究所里。比如,师父和徒弟……”莫如是成为史前文明研究所的主管之后,很快就假借研究成果之名,把修道宗门那套师徒规矩搬了出来。
史前文明研究所,可能让人听起来,有点像是科技世界才会有的机构。可是,要知道在晨曦教会中,原本就是有宗教裁判所的。因此,史前文明研究所,严格来说就是与宗教裁判所并列的一个机构。
在这史前文明研究所建立之后,除了从教会的信徒中招收了一些人之外,也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收了一批人。不过,能够成为玉清分宗弟子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人而已,还有一些人其实是参与“研究”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