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决战之前(2 / 2)
更不用提,周边如果很快出现了完成地方整合的大军阀,那么来不及消化安顺府,地位不稳的他说不定连给人当狗的资格也没有。因此,他不能承受太大的损失,也不希望花费太多时间和粮饷。
沈思诚想和他野战,他也求之不得。
“鲁总兵,留下三千人防备安平县城,准备集结全军迎击沈贼,和沈贼一决雌雄!”
“喏!”
鲁总兵和马家军的幕僚商议了一晚后,拟定了与沈思诚决战的方略。
推测了沈思诚部队的位置后,马家众人一致认为——安平县的南部的原野是最有可能的战场。
毕竟,沈思诚两支部队的进军路线就摆明了是要过来决战的。
否则,沈思诚大可以直接率部向西退回府城,而不是向西北安平县的方向进军——这样只会给马家军拦截的机会。
另一支从府城出发向安平县南部进军的军队更是佐证了这一点。
而从探报的结果可知,沈思诚的兵力虽然经过了扩充,但仍然十分有限。
安顺府城方向的军力大致在1100~1400之间,沈思诚的本部也不过3000左右。
同时,沈思诚身边的绝大部分是根本没有阵战素养的布依、苗家土兵,根本没法用来维持阵线。
安平县城的沈家守军如果要支援沈思诚,必须突破或者绕开马家大营的守军,而且其中的戍卒、临时征募的壮勇在野战中也发挥不出什么战斗力。
单凭300武士和不到2000府兵,无论要绕开还是突破马家的防御阵地,都不是轻松的任务。
这样一来,沈思诚和安顺府城的援兵会合之后,兵力最多也不过5000——而且大半是没什么阵战能力的土兵。
而马家能够投入的兵力为10000,其中2000人是装备精良、训练充分的精锐私兵。
无论是数量还是纸面战斗力,马家军都占据绝对优势。
但考虑到沈思诚已经连续击破兴义、大定的援军,而且一直都是以少胜多,所以他们可以推测——沈思诚的武力和沈家精锐的战斗力绝对不简单。
宽正面、窄纵深的布阵方略虽然很有诱惑力,但经过幕僚们的深思熟虑还是被否决了。
虽然这样的方略下,马家军会给沈思诚施加很强的正面压力,有可能迅速压垮沈思诚的全线部队,但万一沈思诚把精锐集中,结合个人武力强行打穿了某一点,还是很有可能造成预备队都救不回来的全局混乱。
然后莽起来的土兵在混战中会有什么发挥也不好说了。
在“不能浪,要稳”的思路下,鲁总兵和马家幕僚决定充分利用地形和己方兵力优势,将4000府兵配置在一线,组成厚重的正面,同时将其余府兵和1000私兵配置在二线作为随时填补的预备队。另外1000私兵作为机动力量,在发现沈家军薄弱环节的时候果断投入,一举击溃。
接着,众人又把家将、部队的配置议定,方略就算大致完成了。
马文英看了之后,沉吟片刻便同意了。
沈思诚那小子确实有点儿邪性,多留预备队打得稳一点儿完全没问题。
于是,马文英点了点头:
“就按这个办!鲁总兵,你来统筹备战,天一亮就造饭,一定要让兄弟们都吃饱了!我要一战击破沈贼!”
“喏!”
鲁总兵与众家将、幕僚纷纷拱手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