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第五十四章(1 / 2)
顾修议亲的这场闹剧,最终还是在君王顾鸿的干预之下告一段落。
顾鸿的想法很简单,顾修生性单纯,原本是无心夺嫡的。若是真配了一个高门大户的女儿,难保那女子的母族不会生出什么想法。
左右顾修眼下也没这个心思,男子晚几年成婚也没大所谓,便直言告诉丽妃让她不必再选。
顾修成亲的事,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永熙二十一年,新岁。
晴昭公主因有孕在身,不能挪动。便委派了一队漠南使臣带了几十箱精挑细选的皮货送到国朝,一半给了君王顾鸿剩下一半分给了京中的四个弟弟。
除夕宫宴上。
含元殿内张灯结彩,人声鼎沸。
君王还未上殿,正是众家皇子宗亲说话叙旧的时候。
顾修已经有三年没有在含元殿上过除夕了。先前他是宫中最不起眼的皇子,而今他已经是所有皇子中官阶最高的亲王了。顾修的座次按勋品排在众皇子首位。韩墨初身为顾修的近派署官,座次则安排在顾修座位的侧后方。
宫宴上的顾修披着一件整张的墨狐大氅,头戴赤金蟒冠。那件氅衣针毛浓密,色泽柔亮,剪裁得体。衬得本就英朗端正的顾修愈发的神采奕奕,龙章凤姿。
宁王顾攸见了,也不由得啧啧道:“七弟,你穿这身墨狐皮好生英俊。若是那些推了婚事的小姑娘见了,一准后悔。”
“长姐年前送来的,今日是宫宴,不然我是不穿裘的。”
“长姐送的长姐送的,长姐就是偏心。给你的永远都是最好的,生怕你在京中会被人刻薄一样。同样都是弟弟,同样都是年礼,我怎得只有三条围领?”顾攸撇撇嘴摸了一把自己颈间的白狐围领,一脸愤愤然的艳羡。
顾修看人一眼,正色道:“你若喜欢,我跟你换。”
“你这狼崽子怎么这么不识逗?长姐偏心你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婚期将近的顾攸,终于有了些成人的沉稳:“再说,我是你皇兄,你的我的有什么区别?”
今年的含元殿宫宴,比往年热闹一些。珹王,端王的座位都摆了夫妻席。
在侯爵宗亲的首席上,设着一张大席。席面上摆着几只精致的玩具,果品点心也与旁席不同,一看便知是给敬元候顾值一家的。
敬元候顾值是长子,那孩子是君王顾鸿的第一个孙辈。也是这皇城之中将近二十年来,第一个新生的婴儿。
敬元候多年前做的那些荒唐事,终究还是没有记到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头上。
“七弟,七弟,你给孩子备礼了么?”宴席开始前,闲不住的顾攸总是时不时的拉着顾修说话。
“备了,不过不是什么厚礼。开宴前已经交给崔翁了。”顾修侧头,若有若无的看了韩墨初一眼。
当年顾值受罚离宫多半是因韩墨初而起,虽说这么多年顾修也没弄明白那位道远法师究竟是怎么漏了那么大的破绽。不过时过境迁,看在皇长孙的面子上,君王对这位长子的怒气也消了一半。
若是顾值有朝一日东山再起,那么韩墨初自然首当其冲。
夜尽黄昏,华灯初上。
君王顾鸿搂着华服加身的南曦公子登殿落座,三呼万岁,免礼平身。
老太监崔尚高声宣旨,准敬元候顾值一家上殿。
一别数年,顾值没了昔年在宫中身为长子的那份骄傲,脸型消瘦,犹如刀条。身上的华服也针脚粗糙,一看便是粗赶出来的,鄙陋的全然不似宫中之人。
身边的皇妃也是一身朴素,怀中还抱着一个裹着襁褓的小婴儿。
一家三口立于殿中,躬身与君王顾鸿行了大礼。
顾鸿抬手准其夫妻平身,又吩咐崔尚将那孩子抱上了高台,与身边的南曦一齐哄逗起来,婴儿还算识趣,君王抱时也不哭闹,抓着顾鸿的手指咧着小嘴咿呀做语。年过五十的君王欣喜异常,柔声说道:“这孩子生得白嫩可爱,朕与他赐名毓容如何?”
“多谢父皇赐名!儿臣感激天恩。”顾值拉着妻子跪地俯首谢恩,
那一场父慈子孝的戏码,旁观者无不为之动容。皆举杯恭贺君王,顾修也不例外。只不过顾修的席上摆的是红枣甜汤,不是酒。
一杯饮尽,君王低声宣布开宴。
轻柔的礼乐声悠扬而起,合宫上下一片喜庆欢愉。
今年的宫宴上,那个不满周岁的小儿算是焦点,出尽了风头。凡是生养过的宫妃,命妇,宗亲都上前与顾值夫妇说两上两句养儿育女的辛苦话。
那个昔年顾值离宫时看也没看一眼的养母贤妃,也摇身一变又成了那个孩子的正头祖母,抱着孩子合不拢嘴的笑着。
引得原本兴致不大的顾攸也抻着脖子巴望了一眼:“七弟,你说长姐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
“长姐生的孩子,自然是和长姐一样了。”顾修应答道。
“那是,佛祖保佑长姐生的孩子可千万别有一点像那个漠南的老贼鹰,否则我见了他就想抽他。”顾攸抱着肩膀,关于顾锦远嫁漠南的事,无论过了多少年他也依旧耿耿于怀。
“六哥,你觉得可能么?”
“那就保佑长姐生个女儿,女孩子多好啊。”顾攸边说边憧憬着几个月后,顾锦抱着一个白白嫩嫩的小女婴从漠南归来,到那个时候他便把满京城的鲜花都挪到公主府去。
顾修没有答话,但是心里也莫名的憧憬起来。他那个温柔端丽的长姐带着新生的女儿回朝省亲。他要带着那个孩子看遍这世上最好的山河,最壮美的风光,给她人世间最好的一切,就好像顾锦爱护他那样。
除夕宫宴过后,新岁伊始。
顾修与韩墨初从大年初一便开始在军营忙碌,忙着督办初春时节新兵入营,以及边境换防等事。依旧是早出晚归,连一日也没有歇过,直接导致战王府里备下的年货都搁置了。
气得辛苦采办年货的吴婶娘叉着腰在院子里嚷嚷:“上好的肥鸡肥鸭不吃,大过年的在府里闲一两日怎么了?什么事儿那么急啊?不能过了年再办么?亏得我辛辛苦苦的把这厨房堆满了,这年前汴京城的菜市都快踩死人了,可怜我那日为了两尾活鱼差点儿同那四五个粗妇打起来。这倒好,一口没吃都养起来了。”
吴氏今年四十多岁,儿子和丈夫都死在了靺鞨边关。顾修去与她送了银子的第三天,她便夹着包袱到了战王府,一分钱月银不要,硬做了这府上的厨娘。拿顾修当了亲儿子一般照顾起来。
除了厨下的事,顾修和韩墨初这两个大男人稀里糊涂的日子也几乎都由她操持打理,例如一日三餐,四季衣袍,还有那间在归云宫时能乱的波澜壮阔的书房,都在她的打理下井井有条。
吴婶常说,他们两个的日子若是没有她在,估计连这战王府的顶子没了都发现不了。
顾修和韩墨初都恍惚有种错觉,这个吴婶便是晴昭公主冥冥之中给他们两个派过来的克星。
院子里吴婶的唠叨不断的钻到耳朵里,书房内顾修与韩墨初两人对视一眼,明显是鼓起勇气将房门推开,尽可能快的从院中吴婶的身边穿过。
不出所料,新一轮的唠叨像雨点似的朝两个人飞了过来。
“诶诶诶,早膳不吃又走了?外头的东西不干净知不知道?回头吃坏了怎么好!”顾修与韩墨初持着马鞭往外走,吴婶便紧紧跟在两人身边追问:“今日什么时辰回来?用晚膳还是用宵夜,当主子的也给句痛快话啊。”
“吴婶,我们今日许是不回来了。”韩墨初笑眯眯的挡在顾修身前给顾修打着掩护。
“又不回来了?成日里憋在军营里,这王府空得都快闹了鬼了,一天到晚的不见人影。”眼尖的吴婶还是抓到了顾修的把柄:“今日这什么天气啊,殿下又把狐裘脱了!穿的这么少骑马回头再着了风!殿下!你等等!把狐裘穿上再走!”
趁着吴婶回身的功夫,韩墨初与顾修几步便迈到了大门口,翻身上马的一瞬间两个人都松了口气。
“可算是出来了。”顾修坐在马背上骑出一段距离,才侧过身子轻声道:“师父,我想吃馄饨面。”
“殿下,若是给吴婶知道您不吃府上她做的早膳去吃馄饨面,回头又要去人家摊子上唠叨了。”
提起这话,韩墨初不由得想起了那个去岁时常带着顾修光顾的豆浆摊。原本是因为他二人上朝的时辰太早,不想让府中麻烦。谁知吴婶知道了,硬是每日去人家的摊子上检查每一颗豆子上有没有瑕疵,最后到底把人逼到了临街去摆摊了。
“那,不让吴婶知道,不就成了?”顾修看着他,明显是早就打定主意了。
“那好吧,殿下回头可不要自己招认了。”韩墨初这些日子的心情都很好,自从君王口旨不与顾修选妃后他的心气便顺畅了许多,每日哪怕再多的军报压过来,他也能事倍功半。
随着顾攸的婚期将近,顾修除了日常繁忙的公务外,也少不得要去顾攸府上帮着操持。
顾攸的未婚妻徐氏,是苏州人氏。家中曾经数代都是前朝皇家的买办,如今前朝落寞,她家中倒是愈发丰足。徐氏的父母原本在女儿出生时便发了愿,绝不让女儿沾染皇亲。不想今日缘分到了,他们也不想做那棒打鸳鸯的事。
唯一的要求,便是希望自家的女儿能以当时苏州的婚俗出嫁,次日再入皇城行礼谢恩。
上了年纪的君王非但没有觉得不妥,反而觉得新奇有趣。于他而言,只要不出圈,这婚事办成什么样都无妨。
为了这场能全了苏州婚俗的婚礼,顾攸还特地花大价钱请了几个苏州籍的宾相帮着操办。
这苏州的婚俗与京中的婚俗相差也不算太多,唯有接亲时有一套新娘哭嫁,新郎抢亲的风俗要守。
为得便是让这新郎知道这新娘娶之不易,将来才会将新娘视为珍宝。
到迎亲那日,新娘家的男丁会守在大门处,挨个考问新郎才学。新娘家的女眷则会守在中门,挨个考问将来成婚后夫妻间的闺阁小事。
若是到了时辰新郎答不出不光是新娘子便接不走,新郎及同行的男伴少不得还要挨上这些女眷几巴掌。
足得看着这新郎诚意足了,才能将自家的千金交出去。
徐家的父母话也说的很明白:凭你什么皇亲富贵,想娶走我家的珍宝,便要过了这几关。
从这场婚礼开始筹备时起,顾攸便时不时觉得这是不是他当初伙同几个兄弟刁难那位阿兰世子的报应。
要让这徐家好好把他折腾一通才算完。
宁王大婚前两夜。
宁王府中灯火通明。
正厅书房之内,收拾布置的奴仆来来往往,忙的脚不沾地。顾修撑着额头,一言不发的看着眼前背着手摇头晃脑的背催妆诗的顾攸。
“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若道...”顾攸念着念着又卡了下来。
“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顾修叹了口气,冷冰冰的提醒道。
“哎呀...七弟...怎么连你都背下来了?”
“六哥,今天晚上这四句诗,你已经背了不下三十遍了。”顾修无奈的撑着额头:“是个人都背下来了。”
“那我怎么背不下来?定是韩参军您写的崔妆诗太难了,能不能再改两首简单点的?”顾攸眼巴巴的看着一旁正在剥花生的韩墨初:“不然后日我连徐家的院子都进不去。”
“宁王殿下,您要的七首催妆诗臣半月前便给了您了,而且都是七言四句。再简也简不出更短的了。”韩墨初拍了拍手上的浮灰,如实答道。
自从听闻苏州婚嫁有做崔妆诗的习俗,顾修便求着韩墨初给顾攸做了几首简单上口的。让他到了日子,迎亲时直接背出来,也省去许多麻烦。
谁曾想这厮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背不出来。
“那怎么办?我这会儿就是背不下来。”顾攸抓心挠肝的在屋里转圈,忽然如同抓着救命稻草一般的抓住了顾修的肩膀:“七弟,要不后日你替我背吧,成不成?”
“六哥,后日是你娶亲还是我娶亲?”顾修抱着肩膀沉声道。
“啊!!!我不活了!!!娶亲太难了!!!”已经成人的顾攸再一次不管不顾的一屁股坐在地上嚎了起来。
顾攸在地上嚎了两声,发现顾修和韩墨初两个人一个在喝茶一个在剥花生谁也不搭理他。便又悻悻的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站在韩墨初跟前,郑重其事的问道:“韩参军,过去您给我七弟做少师的时候,若是我七弟有书背不下来,最后您都是怎么办的?”
“这个...”韩墨初侧目看了顾修一眼,顾修依旧端着茶盏似乎是充耳不闻的样子。但韩墨初精准的察觉到了顾修眉宇间的那两分不自然,随即掩口轻咳一声道:“办法倒是有,只是不知管不管用,而且宁王殿下您多少要吃点苦头。”
“吃苦不要紧的,反正现在死马当做活马医,只要能背下来过了后日的关口就行了。”顾攸慷慨激昂的撸了两把袖子,一副英勇就义的样子。
“那...”韩墨初又看了顾修一眼,这一次四目相对顾修双目一沉,给了韩墨初一个肯定的眼神:“那好吧。”
韩墨初说罢,便同府上裁剪红布的老嬷嬷要了一把木尺子,拿在手中,微笑着示意道:“宁王殿下,您背吧。”
“哦好。”顾攸摇头晃脑的开始背诵:“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圆似...似...”
顾攸背了三句半又卡住了,还没等顾修开口提醒,韩墨初手中的木尺便已经抽到了顾攸的左手手心上:“若道团圆似什么?”
“啊!”顾攸被抽得直接蹦了起来:“若道团圆...团圆...啊!!!”
“什么?”韩墨初笑着又抽了一记,直接与第一下重合起来。
“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顾攸嘶吼着将自己的左手拽了回来,跺着脚的甩手止疼,老半天才反应过来:“怪了,还真背下来了。”
“宁王殿下要不要继续?”韩墨初拿着那柄木尺,一下一下的在自己掌心上轻拍:“还有六首便背完了。”
顾攸一边搓着自己肿痛的掌心,迟疑的看着韩墨初手中的木尺,咬牙道:“算了,死就死吧,现在被你打死也好过后日被人笑死。”
那一日的黄昏时分,大半个宁王府的人都听见了一阵极其凄惨的动静。
“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哎呀疼!”
“第一仙人许状头。今日幸为...幸为...哎呀救命啊...别打了别打了..。.”
“传闻烛下红粉调...哎呦不对不对...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韩参军我背下来了,你把尺子先放下成不成”
大约一个多时辰后,顾攸那七首崔妆诗背得滚瓜烂熟。
“嘶...早知道背书这么疼,我下辈子可不学认字了。”顾攸纠着眉头,一只手泡在消肿止痛的药水里:“话说七弟,你小时候都是这么背书的么?”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