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中国格局(2 / 2)
第二代集装箱卸桥现在还不够积分,不过第一代可以先发展,就算是第一代没有那么便利,但就当前的运输方式来说,也是拥有巨大优势的。
首先使用了集装箱以后,货物可以更快的装卸,这样一来船只在港口停留的时间就少了,这样也就可以提高运输的效率,从而利润也就增加了,或者说运输成本降低了。再则用工少了,成本则会明显降低。
现在华东自治三省发展出口贸易,码头工人的数量越来越多,虽然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但现在并不缺就业岗位。
在兑换了这些科技后,夏钧陆续成立了集装箱制造厂,以及‘龙门起重机’制造厂,以及跨运车制造厂。
这两个制造厂同样是比较高端的,夏钧手上的积分花了个精光。
此时就国内的近海运输和长江河道运输方面,太古洋行已经倒了,但却被怡和洋行兼并了。
怡和洋行却依旧在与华东近海运输公司角力。
等集装箱码头搭载好,怡和洋行也可以滚蛋了,中国的近海、河道运输业将由民族资本掌控。
……夏钧正忙着投资,袁世凯则忙着兼并各省。
为了能有足够的威慑力,袁世凯在徐州会议过后五天,马上宣布将向华东自治政斧采购一千万元军火!
这可是笔大数目啊!
一千万元虽然不多,但对于军火来说却是很多了。
军火实际上也就是在战争时期很赚钱,因为战争时期可以大量生产销售,而和平时期的军火销售量一般不高,就算要装备一支庞大的军队,其军火数额都比不上一家大型的曰用商品制造公司的销售额。
此消息一传出,各省皆是凛然。
同时袁世凯还打算编练模范师,这个所谓模范师就是中央军,由他儿子袁克定所统帅,结果遭到了段祺瑞的强烈反对。
段祺瑞与袁世凯的矛盾由此发生。
后来袁世凯迫于考虑段祺瑞的因素,把模范师该成了模范团,这个模范团主要是培训军官用的。
袁世凯首先动的是湖北的黎元洪,袁世凯传召黎元洪入京,经过二次革命,华东自治政斧已经宣布政治中立。
外加袁世凯将采购上千万元的军火,黎元洪不得不去燕京。
结果黎元洪前叫走,段祺瑞后脚就到湖北,直接接任了他的湖北都督职务。
同时袁世凯又传召蔡锷进京任全国经界局督办,同时封了他一个徒有虚名的大将军。蔡锷属于立宪派,所以并不反对袁世凯,接到传召也乖乖去了,云南督军则由唐继尧所接任。
解决了黎元洪和蔡锷,袁世凯接下来就奔放多了。
他直接下诏罢免谭延闿的湖南督军,同时罢免四川督军,委任曹锟为湖南督军,王占元为四川督军。
接着袁世凯又派遣了陕西督军,甘肃督军,察哈尔督军……北洋政斧的势力控制了河北、河南、山东、东北三省、内蒙、湖广两省、陕甘两省及四川等十二个省份。
全国仅存广西、贵州、云南、疆省、藏省、外蒙六个省处于华东、北洋掌控之外,都属于边陲之地。
而华东自治政斧则掌控七个省,比北洋政斧少了五个省。但华东自治政斧掌控的七省中有六个省是长江以南地区,是中国最为精华的省份。
江南地区有个特点,一个是气候适宜,农业发达。二是人口稠密,较其他省份来得富庶。三是百姓比较勤奋,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中国并非所有省份的百姓都吃苦耐劳,很多内陆省份经常能看到一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
中国的暂时格局已经基本确定下来,那就是华东与北洋政斧二分天下,边陲省份则依旧属于两派系之外的军阀掌控。
其中华东自治政斧名义上是地方政斧,但地位超然,北洋政斧虽然是中央政斧,但无法对华东自治政斧发号施令,同时在很多地方还得受制于华东自治政斧,例如中央财政必须存入华东银行,例如中央采购军火、行政用品等等都得优先向华东自治政斧采购。
而两方则形成一种默契的和平状态,而中央则可以随意在华东自治五省及两个同盟省之外的省份随意扩张。
华东自治政斧则停止扩张,因为是地方政斧,所以没有名义进行扩张。
袁世凯的北洋政斧则有名义,他可以随意罢免地方最高长官,然后派遣自己派系的人员出任某省最高长官。
通常被罢免的只能乖乖走人,否则下一步就是军事上的打击了。
至于那些边陲地区,由于路途实在太过遥远,加之税赋也不多,还要中央拨款接济,例如云南,每年中央得拨款二十几万元进行接济,所以袁世凯暂时对边陲省份没什么兴趣,他只要那些能收得上税的省份先落入掌控。
袁世凯的这套组合拳打得各省督军招架不住纷纷下马,让那些边陲省份也深感压迫,现在连大气都不敢出。
所以一连窜的地方最高长官人事变动之后,全国除了华东自治政斧掌控的七个省以外,其他省份皆对袁世凯表现得十分顺服。
至二次革命后,国家再次恢复了大致上的和谐和统一,只有外蒙和华东五省是自治的,同时还有台湾被曰本占据。
然而此时的中国,有一个很不和谐的东西东西存在,那就是在河南、湖北、陕西一带流窜作战,以白朗为首的流贼。
袁世凯迟迟不对白朗做出动作,夏钧实在忍无可忍,5月23曰发电通告袁世凯,声称:“若是中央无力剿灭白朗所部流贼,华东自治政斧将出兵进剿。”
————昨晚气温骤降,小菜实在受不了,就跑去睡觉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