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章 旧事重提(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富妻盈门 !
傍晚,谢向晚忙碌了一天,正准备沐浴休息。
青罗已经熟门熟路的命人准备好了热水,并燃上了安神的熏香,妆台上的物什也已经准备妥当。
忽然门外响起了小丫鬟的声音,“大爷、大奶奶来啦!”
谢向晚拆卸簪环的手一顿,下意识的看了看角落里的沙漏:咦,已经戌正一刻(20:15)了,这个时辰,大哥大嫂也该沐浴休息了吧。
谢家上下皆信奉养身之道,即早睡早起,而且大哥平日里要去翰林院上班,天不亮就要起身。
起得这般早,还要扣除掉练武、洗漱的时间,所以就更需要谢向荣头一天早早入睡。
今儿这是怎么了?
等等,难道兄嫂前来,是与白日那件事有关?
谢向晚先念微动,伸手抚了抚鬓边的赤金点翠蝴蝶簪,理好妆容,起身来到正间迎客。
“妹妹,没打扰你休息吧?”
周氏知道谢向晚作息很是规律,只是今天他们夫妇有要事与妹妹相商,而白天夫君还要去衙门,只有晚上有时间。也就只能暂时委屈一下妹妹了。不过该说的客气话,周氏还是要说的。
谢向晚微微一笑,道:“瞧大嫂说的,现在天色还早,大哥、大嫂都还没有休息呢,我这里又何谈什么‘打扰’?”
说着,亲自将兄嫂二人迎到上座,并吩咐丫鬟准备茶果。
谢向荣摆摆手,“不必这么麻烦了。我和你嫂子就过来看看,呆不了多久。”
谢向晚挑了挑眉,显是不怎么相信兄长的话——若是没什么大事,这大晚上的。兄嫂不说在房间里谈谈心、逗逗孩子,却巴巴的跑到她这里来,谁信呀。
周氏瞧见谢向晚的神情。便知道丈夫的这些话骗不了她,便笑着说道:“就知道什么都瞒不过妹妹。是这样。今天下午的时候,家里来了个官媒。”
“嗯,我也听人说了一耳朵,”
谢向晚做到兄嫂的下首,并不怎么好奇,淡淡的说道:“是哪家派来的?”
谢向晚并没有问是给谁提亲。谢家有两个适龄的女孩儿,但如果官媒的目标是谢向意,定不会跑到西苑来。
所以。答案很明显:又有人来给她谢向晚提亲了。为什么说‘又’字呢?
原因很简单,自及笄那日,谢向晚惊艳出场后,便时不时的有一些人家来提亲。
只是那些人家的男丁条件不是特别好,至少在谢嘉树和谢向荣看来,十分配不上自家的女儿/妹子。
所以,谢向荣只命周氏到谢向晚这儿说了一声,便没有下文了。
而谢向晚相信父兄的眼光,并且她也不急着成亲,也就没有怎么关心。
说实话。如果可以的话,谢向晚并不想嫁人。
上辈子的谢离,有过非常完整的婚姻生活。这辈子谢向晚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有了谢离的记忆,她对婚姻并没有太多的渴望。
想她谢向晚早就赚下了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银子,父亲疼爱,兄长上进,幼弟懂事,谢氏兴盛可欺,她只需按照自己的心意过日子即可,又何必将自己关进婚姻的牢笼?!
没错。就是牢笼。
大周对女人的限制虽然不是特别变态,至少比谢向晚知道的那个后世历史上的‘明朝’要强许多。可终究还是个男权社会。
女人嫁了人,就平添了许多束缚。
说句不好听的。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
谢向晚才没这么傻。
只是,这个想法太惊世骇俗。
就像当初的谢穆青,顶着一个太康才女的名声,又因着父母早亡、六亲死绝,被人暗中忌惮为‘扫把星’,亲事多坎坷,她也不敢正大光明的说自己不想嫁人。
即便要躲过不想要的亲事,她也是以‘静修’为名,给自己弄了个道观,假借‘居士’为名,避开了世俗的注目。
谢向晚可以想象,如果她真跟父兄说自己不想嫁人,他们肯定不会答应。
因为在正常的想法中,嫁人、生子是一个女子必经的人生环节,谢向晚想要不婚,决不能大喇喇的说出来。
至少不是现在。
毕竟她现在年纪还小,几年不议亲,也不会怎样。过去几年因着朝中的大事不断,被耽搁婚事的大龄贵女不是一个两个。
前头陆昭这样二十岁还没有婆家的千金小姐,谢向晚才十五岁呢,不急!
周氏看了谢向荣一眼,谢向荣轻轻颔首,她道:“是、是锦衣卫千户楚幽。”
“谁?楚幽?”谢向晚一怔,楚幽这个名字貌似有些耳熟啊。
她蹙了蹙眉头,稍稍回想了下,便记了起来,“可是前平西侯府的楚幽楚二爷?”
周氏正欲给谢向晚讲一讲楚幽的来历,不想谢向晚已经直接说了出来。
周氏不禁愣了下,心中连连赞叹:真不愧是谢向晚啊,记忆好,消息灵通,连这么个跟自家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她居然也知道!
“妹妹的记性真好,没错,就是前平西侯府的楚幽。”
周氏缓缓说道:“十三年前,楚幽被平西侯赶出了家门,当时谁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后来知道,原来他竟去了燕山……”
楚幽在燕地生活了十来年,常年与草原上的鞑靼人打交道。
当然后来也有人推测,楚幽早就投了燕王,他之所以去草原,也是为了刺探军情。
这个说法不是空穴来风,圣人登基后,大赏功臣,长长的靖难功臣名单上,便有楚幽的大名。
时隔十余年,楚二爷再次回归京城,虽说此京城非彼京城,但这也并不影响他衣锦还乡的效果。
谢向荣见妹妹面沉似水。不怒不喜,忙道:“妙善,楚二爷虽是锦衣卫。但骨子里还是个清朗的读书人。他入京几个月来,着实保全了不少永昌旧臣……”
谢向晚点点头。“我也听说了,楚幽虽是锦衣卫的千户,可在仕林间的名声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