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帮助中华抗日情况(2 / 2)
有意思的是,希特勒甚至在和一些重要将领的信笺中,提出了二分天下的伟大设想:以巴卡斯坦(波兰东部与前苏联的交界)为界,西方(欧洲、中东、北非、大西洋西岸)为德意志第三帝国领土,东方(亚洲、小亚细亚、印度、太平洋西岸为中华民国领土),德**管世界。
因此,希特勒的德国政府在较长时期内对中华政府的态度一直不明朗,并且在日军攻陷南京后,依然秘密支援国民党政府军一大批德制武器(其中包括坦克和重型火炮)。
鉴于希特勒在国际上的罪恶声誉,国民党政府战后对德国在抗战时期提供的军事援助低调处理,并未做过系统统计对外界公示,但各种民间刊物披露的蛛丝马迹仍足以证明当时的希特勒政府向中华提供了可贵的各种武器和军事物资,在中华的抗日战场甚至有德国现役军官作为军事顾问指挥中华军队对日军作战。
如蒋介石的高级军事顾问德国陆军上将法肯豪森、曾任蒋介石私人卫队长的施滕内斯、德军上校巴伦斯博格、孙立人的左膀右臂——德军上尉施泰因((因军功后晋升**陆军少将)、在宋哲元29军挥刀猛砍日军的铁血军事顾问林德曼(被授**陆军少将衔,后改名林培源)、通讯专家施托茨纳(授**陆军少将)等,尤其是1943年11月参战指挥常德会战的德国国防军现役陆军上尉弗兰克.霍布里希(中华政府追授陆军少将衔),在此次会战中与中华守军共进退,饮弹阵亡。此事被日军报告日军大本营,日本政府随即向德国提出强烈抗议,引起德、日之间的外交纠纷。以上这些德军军官在中华的抗日战场都立下过汗马功劳和有过辉煌的经历。
1938年7月德国政府迫于日本的外交压力,撤回了大批援华军事顾问,但此时国民党政府军已在德军顾问的训练指导下组建成德式军队30个师,并在沿长江的若干城市建起了能独立生产武器装备的一批兵工厂,为中华的持久抗战打下了坚实的军事基础。国民党政府军许多将领也被派往德**校接受军事训练。其中出名的有蒋纬国、邱清泉、邱维达和黄国书。
希特勒对中华,尤其是对中华的抗日战争,从客观而言,他是有功劳和贡献的,对于这种贡献不能因为西方史学家的贬毁而视而不见,更不可人云也云。因此,为客观地尊重史实,故发表此文。
假设德国当年成为战胜国,希特勒必定会成为被全欧洲乃至世界人们畏惧的顶礼膜拜者,而挂在希特勒胸前的必定会有教皇亲手授予的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丰功伟绩和对教廷作出的突出贡献。而从欧洲地图上消失的英、法、俄等国也将成为历史的记忆,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恐怕也不会有如今的地位,只能偏安一隅,唯求自保矣!
诚然,历史是真实的,不容假设。但对于特定的历史人物,用自己的眼光和思考方式去作一个客观的评估,却是每个人不可侵犯的权利!(转自网络)</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