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独立的诱惑(2 / 2)
曾经的刎颈之交,最后的下场是刀兵相向,相互残杀,张耳还算是善终的,他在历史上投奔了刘邦,最终借着汉军的力量,将老朋友陈余送上了断头台。
很遗憾,在整个秦末风云争霸的群豪之中,有名有姓的赵国英豪却是极少。
张耳、陈余,都是大梁人,真正算起来,并不是赵国人,唯一有名字留下的只有一个赵王赵歇,只是赵歇的能力实在不足,被张、陈二人象傀儡一样立来立去,最后的结果就是死于战乱之中。
除了赵歇之外,赵国名将的子孙中,倒有一个人显示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可惜,他的出身不太好。
李左车,赵国最后的名将李牧的子孙。这个最后投奔到韩信麾下的赵国名士由于效力的东家出现问题,所以终其一生,没有得到什么才能发挥的机会。
——。
当蝴蝶一次次扇动有力的翅膀,当秦军在战场上一次次的胜利,人的际遇和决定也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
由于河南一带被秦军占领,被陈余赶出封地常山的张耳没有办法带着败兵越过李原,去和刘邦汇合,真要是那样的话,李原自然也不会客气,张耳一直是刘邦的铁杆同盟军,能够灭了他,也算剪掉了又神气起来的老刘的羽翼。
与秦军势不两位的张耳最终选择了投奔楚军,楚将钟离昧引军从荥阳北上之后,即驻军于中牟。
楚营。
楚军大将钟离昧也没有睡下。
常山王张耳的到来,让钟离昧在吃惊之余,也开始对接下来的军事行动犹豫起来,几天前,霸王项羽已经紧急派了项佗为信使,命令钟离昧迅速的从赵地脱身,率本部人马回转彭城,协助楚军主力彻底的清剿英布。
楚军的内讧让钟离昧心生厌倦,英布虽然不是一直跟随项羽的部将,但一起并肩作战多年,交情总还是有的,现在,却要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内讧。
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击败近四十万秦军,项羽的威望也达到了其人生的最顶点,同时,他的姓格上的缺点也开始慢慢的暴露出来。
其实,暴露缺点的,不只是项羽一个,被尊称为亚父的居巢人范增也开始走下神坛,格局太小、眼界不阔是范增作为一个谋士最大的问题。
由他一手策划的分封制让关东各地乱象纷纷,诸侯们对项羽纷纷心生怨言,根子就在范增的这一短视谋略上。
钟离昧举棋不定。
原本按照项羽、范增的设想,是要求钟离昧一路向西打到蒲坂渡,威胁秦军后路的,这一策略在韩信军北上之后,钟离昧即改变策略,由进攻改为对峙,他的这一应变策略在楚军内部形成了二种不同的观点。
其一是以范增为首的谋士、郎中认为,钟离昧在实力占优的情况下,固步不前,心存犹豫,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而且,不能因为与韩信有旧,就放弃自己作为一个楚军大将的艹守和信念。
其二是以季布、周兰等一大批楚军中下级将校为一方,这些与项羽、钟离昧风里来、雨里去有着深厚感情的将士,对一直以来夸夸其谈的范增厌恶不已,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钟离昧审时度势的决断,怎么也比范增一个老家伙的臆想要强了许多。
这场争执加剧了楚军内部的分裂,在项羽的压制下,在彭城被英布的军队包围的关健当口,双方都保持了相当的克制,这次项佗明着是来慰军,暗里却是带着项羽的最后通谍来的,也是给了钟离昧一个台阶。
项羽在信里的意思很明白,同意回兵的一切都好,不同意的话,那么,钟离昧就和英布一样,从楚军序列中分离出去。
这让钟离昧感到很不是滋味。
霸王,已经不是那个在漳水畔,与将士同喝一盏酒,同吃一块肉的楚军骁将了,他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能容人了。
也许是成为诸侯领袖的那时变的吧!具体的时间,钟离昧也是说不出来。
如果没有张耳的到来和与韩信军的对峙,钟离昧最后的决定,可能还是会听从项羽的命令,回到彭城,依旧成为项羽的一员部将。
但现在,钟离昧却不想这么做了。
赵地千里,正是英豪角逐的战场,读力领军作战的淋漓畅快,让钟离昧感受到了解除束缚之后的自由与羁,这才是他心里想要的。
(未完待续)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