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节:第二百四十七章 得贤(1)(2 / 2)
解决了灌溉不足的麻烦,再精耕细作,多配牧畜,产量最少加三五成上去。甚至翻一倍,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但亩产一石半和亩产两石三石,解决不了大问题。
这么兴师动众的屯田,也不是为了这么一点收益。如果现在按张守仁的生态圈的法子来搞,一亩产量,平均四石,高产六石,一点问题也没有。
还有一条好处,水蓄积的足够了,可以种值稻米。不光是高粱和小麦等北方作物,稻米在山东这样的地方一样可以种值,而且一年几熟,产量高,价格也贵,更加的合算。
也可以种值经济作物,这也是张守仁把所有田主佃农都雇佣下来的真实用意。
这年头,中国人都是一个个的小农庄,自成体系,几千年来,一直就是这么自顾自的小农经济的形式,精耕细作,一家为单位,以生产自足为目的,这种方式,是十分落后的。
简单劳动,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单人独户,如何对抗天灾。
所以一遇灾害,一定倒霉,流离失所是轻的,象大明现在的情形,就是小农经济对抗天灾无能为力的真实写照。
张守仁是见识过后世大农场,大农庄似的生产方式,自然不会再容忍自己的治下继续这么维持下去了。
浮山一带,尽入掌握,而且多为军户,可以凭自己的心意进行改革,十分凑巧合宜。而且近来灾害频繁,很多大军头和田主对种地失去信心,正好给了他大量买入土地,进行自己大农庄配合生态圈计划的进行。
如果一切顺利,一年两年之后,半个山东将成为北地江南。
以他的财力物力威望,统合全部力量,成为农庄式的经营模式,不仅可能,而且可行。[
明末的江南地区,由于土地兼并,有些地主占地万亩,乃至几十万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大农庄的另类体现。